此前,关于“有条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话题,始终是网友关注的焦点。如今,这一呼声终于以法律的形式落地。
《今晚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6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其中明确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同样要承担刑事责任。
近年来,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涉及恶劣刑事案件的问题不时曝出,不断挑动着公众的神经。民之所呼,法之所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提升刑罚的威慑力,以法律的手段严惩、严管未成年人犯罪,不但是对广大民众人身安全的保护,也是对“熊孩子”的一种震慑和矫正。可见,“12岁可担刑责”无论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还是对保护社会秩序,都是一件好事。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一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能认为降低了刑责年龄“门槛”,就可以“松一口气”。从此前报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难发现,涉案者出现问题,往往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孩子如果能够得到家长足够的关注和教育,如果能受到学校乃至社会足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未必会走上犯罪道路。
惩罚犯罪,更要预防犯罪。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相关机构不妨以此次刑法修正案通过为契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与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认识法律、守住底线,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效果。(来源:今晚报 作者:李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