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中美博弈下的台湾新动向
http://www.CRNTT.com   2022-03-23 00:11:44


 
  美国不断将中国逼向墙角,必然引发强势反击。在阿拉斯加会晤上,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行径,并明确表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21〕7月2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6日在天津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时,就如何有效管控分歧、防止中美关系失控提出三点要求,明确三条底线,第三条底线就是专门针对包括台湾问题的中国主权问题。王毅强调,台湾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他指出,如果“台独”胆敢挑衅,中国有权利采取任何需要的手段予以制止。我们奉劝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务必恪守承诺,务必慎重行事。〔22〕令世界震动的是,这次会晤,中方罕见地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23〕8月31日,美国气候大使克里访问中国大陆的同时,拜登派团窜访台湾,中国政府对克里的态度极其明确,那就是,在目前美中关系大环境中想把美中气候合作升级是“不可能”的。〔24〕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认可美国提出的条件,中国不同意把气候变化方面的谈判与北京和华盛顿双边更广泛分歧分别对待。这意味着,克里此行没能把美国方面的唯一谈判项目摆在谈判桌上。9月10日,拜登总统邀约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新华社通稿中没有谈及两国元首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但是,拜登事后称:“我跟习谈到了台湾,我们同意我们将遵守台湾协议。”〔25〕这无疑说明,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元首最关心的问题,而美方在台湾问题上也有所承诺。10月6日,杨洁篪跟沙利文在瑞士会面,中美原则上达成了两国元首的视频会晤。〔26〕10月31日,王毅跟布林肯在罗马会面,王毅明确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台海局势再次紧张,美方多次称这是中国改变现状所造成的。这完全不是事实,而是对国际社会的严重误导。〔27〕王毅明确指出,当前台海局势的症结,就是因为台湾当局屡屡试图突破一中框架,而美方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也难辞其咎。制止“台独”倾向的发展,就是在维护台海和平。我们奉劝美方意识到“台独”的严重危害。我们要求美方奉行真正的一中政策,而不是假的一中政策;要求美方履行对中方所作的承诺,而不是背信弃义;要求美方把一中政策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28〕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失误,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全局性破坏。〔29〕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层级做如此清晰的表达,是以往中美涉及台湾问题时难以看到和听到的。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元首视频峰会时更是字字千钧,系统性地阐述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略,将台湾问题现状、中国的态度及底线讲得清清楚楚。尤其是“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30〕的论断,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最明确、最系统、最清晰的表达。

  二是美国“以台制华”与民进党当局“倚美抗陆”交相呼应,台海问题更趋复杂严峻。例如,在台湾当局的“国际空间”上,美台不断进行各种唱和,尤其在挑战联合国2758号决议及参与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在台湾当局和相关国家进行实质官方交往上。又如,在美国涉台立法上,美台联动的现象也公然出现。如,美国众议院刚刚口头表决无异议通过要求禁止美国行政部门花钱制作、采购或展示任何将台湾画成中国一部分的地图,〔31〕唐凤就在“民主峰会”视频会议中展示了所谓“台湾”与“中国大陆”标注不同颜色的地图。〔32〕再如,根据台外事部门统计,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本届国会自今年1月开议,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参众两院提出的涉台议案就已达51个,而上届国会整届(2年会期)提案总数才32个,法案内容也向“全面提升台美关系”方向发展。〔33〕美方公然宣称,有些法案之所以提出,就是基于蔡英文当局的倡议。〔34〕除此之外,美台官方互访、军事互动等也越来越多的浮出水面,这意味着美方继续打“台湾牌”,民进党当局继续随美起舞的势头不会终止。

  四、结语

  尽管美国行政分支和国会议员会随着选举出现政党轮替,但是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部分政客的种族偏见以及美国的国情都决定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角逐还会继续,甚至不排除继续激化、进一步尖锐化的可能性。正是由于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黄仁伟教授提出了中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个概念。恰如黄教授所言,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对中美关系趋势的总体把握,战略定力在胸,就不会因为这30年里美国总统至少六次的更换而显得被动,〔35〕这一概念的提出,也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空间。

  在中美战略相持的大背景下,两岸的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也必然会在曲折中克难前行,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统一之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