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未来城镇化推进的主体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单菁菁认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符合城镇化一般规律,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特征。李善同认为,城市群成为非均衡发展、实现效率优先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群的形成也是城镇化发展步入成熟阶段的重要特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表示,推进城镇化需要充分发挥大城市在引领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未来将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李善同认为,未来我国城市发展必须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方向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将成为必然趋势。高质量发展需要让城市居民能够在城市里享受到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和服务,拥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推进发展范式转变,走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
工业化和城镇化仍然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还有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下一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思路。
在生态文明范式下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张永生研究员认为,既有城镇化模式建立在工业文明范式之下,是传统工业化的产物,这种模式要求城市规模增大和要素集聚。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发展范式这个根本问题上着手,切实推动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发展模式转变。
深刻把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认为,应从数(数量)、形(布局与形态)、理(发展理念)三个关键词出发,深刻把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城市的发展有赖于产业的繁荣,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在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约束下发展,实现产业绿色化和生态保护产业化。李善同认为应积极完善标准体系助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反映不同城镇化阶段的不同特征。
加快构建城市经济学“三大体系”。在学术层面探索规律性的、学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张永生认为,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城市建设需要转变研究范式、建立新的理论体系,现有经济学基本建立在传统工业时代,工业文明主导下的经济学范式具有很多局限,亟待进行理论重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前会长晋保平肯定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在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他认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和全国性、开放性学术平台,应当担负起建设中国城市经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任。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丛晓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执行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