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网评:疫情下的“一带一路”与中国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20-05-10 00:09:33


 

  —明确将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纳入“一带一路”2.0高水平建设的日程,而且要作为核心目标加以强调、推广和建设。

  —鼓励中资企业、民间社团、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地,不妨鼓励我国有资质的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以及在海外布局的中资跨国公司(包括国企、民企)等市场行为体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当地的社区构建等公益活动,如设立留学奖学金、援建医院、图书馆等。对这些公司行为,也不妨以免税等手段在国内予以激励和保障。

  —针对来自西方个别国家的话语挑衅、打压及其对“一带一路”的蓄意抹黑,中国可在公共外交工作中做软硬两手准备。一方面,中国要有“硬的一手”,在国际多边场合积极发声、据理力争,破除西方政府、媒体对华抹黑的种种不实之词,将真实的中国防疫措施与成效呈献给国际社会。“软的一手”是指,中国应该公开承认、赞赏那些国家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包括当地华人华侨社团)对中国的积极援助。由此才能产生分化、统战的效果。

  —中国还可加强对“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民间社会的公共外交力度,尤其是可以将工作重心由联邦/中央政府层面下沉落实到州、省、市、镇层面。

  当前是中国推动对“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民间交流、地方外交的有利时机,只要能够明确、有效地释放善意,给予其地方政府和人民实实在在的援助,当地人民/选民就会增加对华好感和正面认知。具体地,我驻外使领馆可以着力推进相关工作,尤其关注该国州政府、市政府、行业协会、基层选民组织等。中国可以组织防疫专家到该国一些对华较为友好的州、市进行防疫经验交流,了解对方的焦虑和诉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援助。中国也可以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等非官方或半官方专业组织与外国同行交流;推动中外药企在联合研发新药等方面开展对话。

  —中国可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权威部门的全方位合作,为夺取后疫情时代国际人权与卫生安全领域的道德制高点和话语权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正名。

  具体地说,第一,中国可以和世卫组织驻京负责人结成对口,定期(比如每周)召开一次联合疫情发布会。此举可以借助世卫组织的权威和国际公信力,强化我对外媒体宣传、公共外交的力度和可信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