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直播带货需夯实诚信基石
http://www.CRNTT.com   2024-10-17 17:15:12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近期,电商头部主播频繁出现带货“翻车”,给“双11”购物热潮的开启浇了一盆冷水。不少人“买买买”之前,都要打个问号:主播慷慨激昂的话语背后,到底有几分是真的?

  直播带货如今是流量变现的风口,不少网红、影视明星甚至媒体人纷纷转战这个领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直观的产品介绍、良好的实时互动,直播带货的确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决策,增强购买欲望,带来很多变化。

  然而,无论商品交易方式、交易主体、交易额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曾改变。商业靠的是诚信连接买卖双方,一旦诚信崩塌,交易的基础将不复存在。遗憾的是,一些主播为了挣快钱,忽视了买卖诚信,用五花八门的语言行为、表达艺术甚至剧情表演,让滤镜中的产品颜值拉满、无限美好。

  每次信誓旦旦之后的翻车,透支的都是消费者的信任。当消费者难以辨别屏幕后产品的本真原貌,而必须用“火眼金睛”去透视和洞悉,打起精神去避开主播们玩的“文字套路”,客源的流失和市场热度消减将是必然后果。对产品的不信任最终也将伤害直播带货的商业主体,连累平台经济。

  直播带货越热,越要加强对带货主播、商家等的刚性约束。要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厘清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对于利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获得巨额收益的情况,要建立严格的处罚机制。当有人为了追逐利润而牺牲诚信时,要让获利方真正吃到苦头,而不是仅仅失去一点甜头。多采取这样一些举措,才能进一步遏制直播乱象,稳定行业生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