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开辟国有经济制度建设新局面
http://www.CRNTT.com   2019-11-19 08:26:25


  中评社北京11月19日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优化政府职责、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公平竞争、有效防范风险、鼓励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强化人力资本、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济参考报发表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文章认为,国有企业应当从中国国有经济制度建设角度,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去认识与思考,进一步开辟国有经济制度建设新局面。

  文章提出,开辟国有经济制度建设新局面,需要突出坚持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制度,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企治理体系当中的统摄性地位。我们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四个有机统一”,即党组(党委)把关定向与董事会科学决策有机统一;党的组织力与经理层的执行力有机统一;党组织协调各方监督力量与构建企业全方位、立体化监督格局有机统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有机统一。在具体落实中,要进一步明确企业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系统梳理,形成规范。

  开辟国有经济制度建设新局面,需要突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实施更宽领域的开放,就是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实施更深层次的开放,就是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更加突出转换经营机制,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和全资企业的管控模式。

  开辟国有经济制度建设新局面,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索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综合运用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探索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虚拟股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注重发挥好非物质激励的积极作用,系统提升正向激励的综合效果。

  开辟国有经济制度建设新局面,需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通过混改的推进,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激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国有企业在有些领域不一定要做大,甚至是退出。“做强做优做大”的主体就不再是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国有企业,而是落实到作为公有制实体的国有资本上来,这就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空间,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前,特别要科学合理界定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权责边界,避免“行政化”“机关化”,加快实现从“控制”到“配置”的转变。国有股东要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按照市场化规则,以股东角色和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