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保障房立法是“房住不炒”具体体现
http://www.CRNTT.com   2019-08-22 08:54:28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加快推动住房保障立法,明确国家层面住房保障顶层设计和基本制度框架,夯实各级政府住房保障工作责任,同时为规范保障房准入使用和退出提供法律依据。该表述有四个要点,明确了今年住房保障工作的方向。

  一是加快推动住房保障立法。住房保障立法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14年3月份,当时国务院曾发布过《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在2019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中,继续提及对城镇住房保障条例的立法计划。住建部的表述说明今年此类住房保障条例的出台或将加快。

  二是明确国家层面住房保障顶层设计和基本制度框架。住房保障工作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也是“房住不炒”定位的具体体现。观察这两年全国住房价格水平可以看出,住房保障是对冲高房价、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类似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设计,本质上也是住房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从宏观层面指导全国住房保障工作。

  三是夯实各级政府住房保障工作责任。过去一些年,类似“政府责任”更多是强调对住房价格稳定的责任,现在住房保障也在突出强调“政府责任”。类似约束显然有助于夯实地方政府责任,防范工作懈怠等情况出现。尤其是在根治重供给不重分配、违规挪用建设资金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四是为规范保障房准入使用和退出提供法律依据。类似提法与这两年住房保障工作的新情况较吻合。比如,当前各地经适房正进入到存量运营和管理阶段,如何让这些经适房进入到流通环节,是一个重要课题。又如,随着住房保障产品的细化,包括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产业保障住房等入市,确实需要明确更清晰的申请、使用和退出机制。

  加快保障房立法工作,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的工作推进机制。未来,尤其需要在资金来源和土地来源方面的创新,这样才能形成更牢固的住房保障体系。

  从资金来源看,后续需要创新融资机制,如强化企业债、市政债券的发行。住房保障应该被定义为社会发展中的民生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政策支持需要到位。同时,住房保障也需要深入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2018年,住建部和财政部曾发文,明确在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8个省(区)开展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类似经验值得推广。

  从土地来源看,后续需要开启“集体建设用地配建保障房”的研究和试点。当前,该领域已开始尝试创新。比如,在全国集体建设用地配建租赁住房过程中,政策层面已经开始允许部分商业属性的租赁住房转化为公租房。又如,北京等城市已经试点在集体建设用地上配建共有产权住房。未来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需要结合小城镇发展概念,积极推进此类用地创新。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住房小康梦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住房保障不能成为拖后腿的领域,更需要强化高质量发展。所以,当前应加快推进住房保障立法,并从行政、市场等角度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严跃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