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评论员专栏 ->> 余东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社评:中美不得不面对部分“脱钩”之现实
http://www.CRNTT.com   2019-10-20 00:01:10


 

  金融战阴云浮现,两国金融流融合受阻。美国多个媒体报道,白宫正在考虑限制所有的美国对华金融投资,并且将被认为不符合美国审计标准的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摘牌。这被认为是美国“鹰派”致力于对华“脱钩”的新举措。尽管白宫高官否认这些报道的说法,但无风不起浪,白宫内部讨论在金融方面对华设限应当不是子虚乌有。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者”,即便在贸易战升级的今天只有象征意义,却折射出美方对于中方以人民币贬值来抵消贸易战影响的担忧。

  人文交往限制增多,相互观感冷却。在美国,“中国间谍威胁论”沉渣泛起,许多华人噤若寒蝉,担心麦卡锡主义卷土重来。不仅因为担心“被窃密”,美国加强了对敏感专业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批,也因为意识形态差异,美国担心中国在美扩大影响力,连人文学科学者访美签证也被收紧。美国媒体则报道中方拒绝给“反华人士”签证。大氛围不好,在美中国人和在华美国人的日子都不好过;今年两国双向访客和留学生减少势在必然。媒体喧嚣之下,两国民众相互观感趋冷,皮尤最新民调发现6成美国人不喜欢中国,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中国人的反美情绪亦高涨。

  “冬天来了,你就要准备棉衣。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夏天,就一厢情愿地‘不许冬天到来’。”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谈“中美脱钩并不可怕”时的生动形容。中美之间正在进行的“脱钩”,主要是由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当然有美方自身的战略考量,但如果做好准备,一定程度的“脱钩”对中国并非全然是坏事。

  经贸上,中美之间的互补互赖互存曾经被视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但实际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国际经济学界就有人在反思这种密切的互相依存对中美两国的利弊。中国崛起固然是乘着全球化浪潮,在国际分工协作中占到机会,但中国人以心血汗水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辛辛苦苦靠大量出口获得的外汇,反过来买美国国债,帮助维持美国的低利率,助长美国人铺张消费的生活方式,对两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都没有好处。中美经贸适度“脱钩”,有助于两国调整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中国应当转向更多依靠内需,美国应当回归实体经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