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今日评说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威力初现
http://www.CRNTT.com   2019-01-23 06:46:39


漫画:紧追不舍
  中评社香港1月23日电/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已经威力初现,内部监督不再流于形式。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21日报道,每年1月,中国县处级以上官员都要费神费力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填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表格,以备纪委查验。

  北京某单位的中层干部老刘说,官方2010年就出台了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但头几年管得还不严”,而现在纪委每年都按20%比率查验表格内容。他提到,“一查出问题,轻则要你说清楚,重则警告、撤职。”

  前些年,面对腐败猖獗,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曾是舆论热点话题。官方也一度在一些地方探索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新疆、广东、浙江、四川、湖南等多个地区进行了官员财产申报公示试点。但这些试点没多久就无疾而终。

  2010年,官方发布《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县处级以上官员详细填报个人和主要亲属财产。但在2016年以前,除非填报的官员“出事了”,官方一般幷不核实填报内容。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官员来说,这一规定仍是个“没牙的老虎”。

  2017年,中共印发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作为配套制度,中共党纪处分条例将隐瞒不报列入违反组织纪律范畴,各级巡视组可以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纪检监察机关也可调取个人有关事项,幷实行“凡提必核”,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与官员提拔直接挂钩,明显增强了这一制度对官员的约束力。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进步和数据联通的基础上,纪检监察部门核查报告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官员及其主要亲属申报的房产、股票、基金等信息查询更加快捷准确,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威力开始释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