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世界 ->> 深度分析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华网:两岸分治第七十年的分合本质与大势
http://www.CRNTT.com   2019-02-14 10:56:17


  中评社香港2月14日电/大华网络报今天时评说,民国38年是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失败,“转进”而播迁来台的一年。从这一年的10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宣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叙事也改成了1949年,但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则称之为中共“建政”。值此台海两岸分治迈向第七十个年头之际,分合之本质与大势,都需两岸重新理解与认识。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杜甫的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代则有人说“人生七十才开始”,可见七十年对人生来说是个新境界。两岸关系发展迄今迈向第七十年,在中国历史上也可称为“古来稀”。展望未来,期待两岸关系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进而也能开始写下新的篇章。 

  回顾两岸关系的发展,前三十年和后四十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三十年两岸处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中,延续国、共内战的军事对抗,互争中国的正统地位。后四十年的前十五年,随着美国与中共政权建交,中共向美国承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台湾相应地改以“政治反攻”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政策。 

  1980年代后期,两岸开展了交流与互动,当时台湾具有的软实力,普遍受到大陆民众的钦羡,台湾人也还视大陆人民为“同胞”。但到了1994年3月底发生了“千岛湖事件”,两岸一家人的情感受到重大斲伤。此后,李登辉重新塑造两岸关系的本质,并逐步牵引台湾民众走到了另个方向。 

  因此,七十年来的最后二十五年,台湾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已出现了质变,而愈来愈趋向于“偏安思想”。无论是“两国论”、“一中一台”或“台独”,乃至于国民党执政时期的“不统、不独、不武”和“维持现状”,本质上都是基于“偏安思想”。也因此,两岸不仅只是政治体制和意识型态之争,更还在源自一家人的认同感上趋向疏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