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高福利不是灵丹妙药
http://www.CRNTT.com   2019-06-19 08:46:23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福利制度至关重要。多年来,一些高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一度吸引了世人向往的目光,不少人更是将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等“高福利”与“高幸福感”画上等号。然而,高福利政策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看,高福利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任何稀缺资源,只要免费就必然存在浪费,形成经济学上的“公用品悲剧”。适宜的福利制度,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既不能滞后,也不能过分超前。对于公众来说,不断增长的福利水平往往会激发超越发展阶段的过高预期,产生更多的依赖心理。

  以人们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问题为例,今年国家决定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量扩围,增加到25种疾病,极大减轻了困难群体的医疗负担,但也有人希望大病救治能一下子覆盖所有病种;这些年异地高考在许多省份破冰,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畅通了高考渠道,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但也有人期待所有城市能够一夜之间全部放开。这些想法虽然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对于民生改善来说,期待“一口吃成胖子”并不现实。这是因为,公共福利一旦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就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拖累经济发展。一旦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社会保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难以为继,最终很可能变为“福利泡沫”。

  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既需要良好制度设计提供保障,也离不开个人努力奋斗。如果一味寄希望于高福利,不仅难以实现美好愿望,还有可能消解奋斗精神。一些国家跌入“高福利陷阱”的教训一再表明,在就业领域,过高的福利和失业保险可能降低求职者寻找工作的动力和意愿,使许多具有劳动能力、本来可以就业的人不积极就业,甚至选择“主动失业”,滋生“福利懒汉”;在养老领域,会造成许多年轻人认为养老的责任主体在国家,因而个人不必承担家庭关怀和家庭责任,导致自我积累的能力弱化等,从而引发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道德问题。

  在分析中国过去取得的成功经验时,有一些国外学者把中国经济奇迹总结为“勤劳革命”,认为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构筑了中国巨大发展成就的精神底色。今天,社会转型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奋斗与拼搏仍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个人成长的阶梯。

  近年来,我国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从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出发,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极大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为每个人的奋力一跃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每一个追梦人来说,都应身怀高远理想、奋斗激情,没有理由在青春岁月就过早地追求稳定和安逸。唯其如此,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有现实安放的坚实空间。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 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