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直播带货成正式职业,更当加倍爱惜“羽毛” 
http://www.CRNTT.com   2020-07-07 15:59:00


  中评社北京7月7日电/据新京报报道,把直播带货纳入正式职业,既是对行业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直播行业要逐步告别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化、有序发展的阶段。

  7月6日,人社部等联合发布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在内的9个新职业。其中,引人关注的是,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还增设了“直播销售员”,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带货主播”“带货网红”。

  把直播纳入正式职业,人社部与教育部不谋而合。此前,教育部下发《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也把带货主播纳入“自由职业”范围。这意味着,直播带货在多个部门的管理体系中,都可以称为正式职业。

  从宏观层面来看,给新型职业以正式称谓、纳入国家职业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本身就是流动的、变化的,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新旧职业更替是正常也是必需的,体现了相关管理体系的与时俱进。

  这么做有利于信息的准确透明。比如,现在主播、公号博主、电子竞技等做得好的话,收入惊人,将其纳入高校就业统计范围,能更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再比如,填写各种资料时,一些新行业的从业者常常不知道怎么填,以至于填得五花八门,不利于信息透明,也不利于数据管理。

  从具体职业发展来看,直播行业也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数据显示,2015年以前我国直播相关企业年注册量不到千家,此后逐年上升。特别是在今年3月份后,“居家抗疫”刺激了直播行业的爆发式增长,5月份相关企业月注册量达到2877家,同比上升684%。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