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天下 ->> 百姓 】 【打 印】 
中国一些年轻人流行起“夸”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3-19 16:15:55


  中评社香港3月19日电/“我把火腿肠炸糊了!求夸!”

  “这位同学把火腿肠炸出了四种颜色,从图片看,这焦糊的颜色深浅不一,简直堪比伟大的艺术家。”

  新华社报道,这不是一场荒谬的对话,而是最近在中国一些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学生中流行的一种“夸夸文化”,在社交平台上,无条件赞美甚至成为一种“潮流”。

  近日,一场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间进行的关于“夸夸群”和“喷喷群”的辩论座无虚席。

  “夸夸群就是无论你说什么都会受到其他成员无条件赞美的群,喷喷群就是你说什么都会受到其他成员无条件攻击的群”“正方认为,我们应该传达的是,当代大学生负重但不应该疲惫,通过夸赞能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反方认为,一味夸赞并不能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压力的存在,而这些压力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学习的”……现场辩手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观众掌声和笑声不断。

  于俐娅是一个夸夸群的群主,提到自己建立夸夸群的初衷,是因为“想加入夸夸群的人太多,群满了,于是自己建了一个群”。她告诉记者,自己加入夸夸群的初衷是希望负面情绪能够找到一个正面的宣泄途径。

  “毕竟现实生活中压力大、缺少激励。现在的年轻人和老一辈人有情感方式表达上的不同,比如我夸赞我妈妈,她反而觉得很不习惯。
在工作中就更难了,同事可能觉得你的赞美是在‘拍马屁’。在网络上,与没有利益关系的人一起聊天,没有什么思想包袱。”她说。

  多数受访者和于俐娅一样,都认为夸夸群的出现,是当代年轻人释放压力的一种途径。即便知道这些所谓的“夸赞”是刻意的、带有玩笑性质的,并不真实,许多人也会觉得是一种乐趣。

  记者发现,夸夸群里也不是什么内容都会被夸赞。比如有人在群里表示,“只有一个女朋友太少,偷偷又在追求另一个妹子,求夸”,这样的言论就遭到其他人的反对。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郑雯说:“社会发展迅速,年轻人从传统方法,例如与家人交谈、自己纾解压力等途径中有时无法获得足够的精神支持,所以才产生了夸夸群、喷喷群这样的网络社群。”

  专家表示,夸夸群的流行也许是“昙花一现”,但是当代中国青年人敢于表达自我情感的趋势已经成为流行。

  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说,网络社区中的青年人敢于表达自我,有利于他们缓解压力,在“陌生人社交”中实现自我认同。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