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个人破产制度不会成“老赖”避风港
http://www.CRNTT.com   2020-06-07 10:54:34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对进入破产程序的债务人将实行相关行为限制。被严格限制的高消费行为包括不能乘坐飞机商务舱、头等舱、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不得在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及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消费;不得购买不动产、机动车辆等多类行为。此外,债务人的职业资格也会受到限制。

  债务人依法实行破产清算,并经过一定免责考察期后,可以申请免除剩余的债务,重获新生。《征求意见稿》规定,免责考察期为3年,自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之日起算。

  但是,并不是所有债务都可以免除。侵犯他人身体致损的赔偿金、恶意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损害赔偿,基于法定身份关系产生的赡养费、抚养费,罚款、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属不可免责的债务。

  个人破产制度是否会被“老赖”用来恶意逃避债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破产制度非但不是恶意逃债工具,反而有利于打击恶意逃债。个人破产需要债务人如实申报财产情况,并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公平有效地清偿债务,这些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会给诚实的人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也会让不诚信的人尝尽苦头。

  吴德林表示,需要强调的是,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同步完善个人信用及财产管理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追究个人欺诈破产的刑事立法。同时,还应当注意到该条例目前适用范围仅限深圳,债务人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并非一定受深圳监管,因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面临财产、债务难以查明等难题,这就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系统性监管。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