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视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
习近平指出,“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携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打拚”。习近平之所以强调实现中国梦需要两岸同胞“共同打拚”,因为这一梦想的实现不仅靠“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贡献智慧和力量”,还要两岸同胞“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行列中来,大家一起努力,出主意、想办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让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都能更多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的好处。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不管他以前有过什么主张,只要现在愿意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
在习近平的思想中,台湾同胞不是袖手旁观的局外人,在整个中国的发展与振兴中,台湾同胞的作用不可或缺,同样需要台湾同胞的参与。应该充分调动台湾同胞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起,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让台湾同胞分享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红利与机遇。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提出六点意见,其中第三点即“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正因为习近平视台湾同胞为一家人、一家亲,所以他的人民共享理念照样落实在台湾同胞身上。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由两岸同胞共享,不仅仅是理念,更是政策措施,是务必达成的现实目标。而融合发展,更是主动地让台湾同胞率先获得红利分享的重大举措。
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给希望于台湾同胞
须知,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中共解决台湾问题、推动统一进程的主要政策。1979年叶剑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台湾当局。”1997年十五大报告强调:“我们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2002年十六大报告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2007年十七大报告强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事实上,因为李登辉执政与陈水扁在2000年上台,台湾当局已经不是当年的坚持一个中国的两蒋时代,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显然是不合适的了。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从此,两个寄希望就变为一个寄希望了,此后历任中共领导人均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但是,必须注意到,习近平在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论述上,并没有涉及。那么,是否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一方针政策也就放弃了呢?显然不是。从上述关于习近平的台湾同胞观的分析来看,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不仅不会放弃,还在不断加深中、积累中、充实中、提升中。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主要意涵是:中共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在实现祖国统一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希望台湾各阶层民众,在反对“渐进式台独”、“文化台独”,推动两岸的各项交流,促进两岸的经济贸易发展,加深两岸人民的相互瞭解等方面尽各自的一份心力;希望台湾各阶层民众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就统一问题同大陆交换意见。
2000年民进党胜选执政后,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受到广泛的质疑,然而中共坚定而不动摇。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拒绝认同“九二共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又再次受到广泛的质疑。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回应记者的提问说:跟大家首先重温一下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的一段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他还特别强调,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我想,大陆方针政策中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内涵是显而易见,也是不需要置疑的。马晓光之所以作出上述明确的表述,就是因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究竟还存在不存在,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坚持,已经成为社会公共话题。而马晓光的回答是准确无误的。
其实,习近平的思想不仅仅是在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基础上,而是上升为给希望于台湾同胞。寄与给,两者是有着不一样的意涵的。
什么为给?从习近平对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说的一番话中,当可分析:习近平说: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④
这段话中,有4个给:⑴继续给予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⑵继续给予交流合作的获利空间。⑶继续给予对台湾同胞支持统一、遏制台独的信任。⑷继续给予台湾同胞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也就是说,在习近平的理念中,大陆不是单方要求台湾同胞要如何如何去做,而是要积极为台湾同胞扩展空间、创造机遇,让台湾同胞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去奋斗。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重点在于期待台湾同胞的政治自觉。给希望于台湾同胞,则是重点在于以大陆为两岸关系的主导力量,引领台湾同胞共同奋斗。寄希望与给希望,应该是中共对待台湾同胞的“两手抓”政策重点,两手都要硬。
习近平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只要两岸同胞、全世界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是指日可待的。”这句话最为清晰地解读了习近平的内心感受。国家实现完全统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可能没有台湾同胞的伟大参与!应该如何对待台湾同胞?习近平已经作出了全面的深入的一言九鼎的回答。
五,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规律
反观台湾,“台独”势力也在持之不懈地做转化台湾民众的政治工作,20多年来,台湾民众的心态也有很大的改变,相当一部分人趋向“台独”理念,台湾人民这个大的概念正在分化中,有一些人已经称不上是台湾同胞了,已经成为了两岸同胞的敌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格局中,两岸同胞的互相认同是主流,与之并存的还有逆流,那就是台湾社会存在的日趋飙涨的分离主义思潮。
在台湾,民进党当局极力倡导台湾的未来掌握在台湾2300万人民手中、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由台湾人民自己来决定的理念。这是非常容易迷惑台湾民众的说辞。原因在于:⑴符合“去中国化”政策推动的走势。⑵符合台湾民众主体意识觉醒的需求。⑶符合台湾民意被“台独”意识绑架的现状。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观感与认识日趋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