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时评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用精细化管理来降低车险购买门槛
http://www.CRNTT.com   2022-01-27 14:50:17


  中评社北京1月27日电/据证券时报报道,“风险细分”像一把精细的手术刀,将车险业务切分得更加精准。有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对营运货车基本可以做到一车一价,不仅出险率会影响价格,行驶路线、驾驶行为、运输公司的管理水平等因子都被纳入了模型。

  对于低风险业务,保险公司竞相低价争抢;对于高风险业务,则会按照风险因子涨价,甚至拒保,进而形成车险的剩余市场。剩余市场的出现,是车险市场化进程的必经过程,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这个市场和解决这部分市场需求。

  发展无序的车辆统筹市场很难成为理想的兜底渠道。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统筹解决了剩余市场的一些需求,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其中蕴藏的风险非常大。

  珠海市保险行业协会曾就车辆安全统筹业务发布风险提示,经营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的相关公司,不是中国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的监管对象。机动车辆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消费者将面临无法获得或者无法足额获得赔偿的风险。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推进精细化管理风险,提质增效,降低车辆出险率,进而实现车险价格下降,吸引更多车主和保险公司参与这部分市场。通过精细化管理,高风险业务也可以转化为中低风险业务,剩余市场也可以转化为可保市场。

  例如,有保险行业人士表示,其实不是所有类型的营运货车都是高风险业务,有的地区风险管控好,有的营运车出险率可控。例如码头上运行的大货车赔付率不高,都是保险公司重点关注的业务。

  再例如,上海营运货车的赔付率就控制得较好,大型货车“右转必停”。上海也是目前道路管理精细化较高的城市,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上海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近三年平均数下降28.2%,成为全国唯一未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省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