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已有的秩序与地位打破也不代表中国的制造业马上就崩溃,因为中国内部有足够庞大的市场,那么中国仍然会有自己庞大的制造业,但是西方在其原本就有的高端制造业之外,也会开始有自己的中低端制造体系,那么就会形成中国和西方两套平行的生产体系。
中国因为自身市场规模足够大,所以依凭惯性,我们还能再往前跑个十几二十年,问题不大。但是两套平行生产体系,也就意味着中国会在技术层面上跟西方脱钩,等到十几二十年之后,西方完成了他们的技术迭代,进入到下一代技术周期,就会与中国存在技术上的代差。
澎湃新闻: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中低端制造业部分从中国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转移,你将之称为中国供应链网络的一种“外溢”。再叠加疫情的冲击,中国与东南亚的供应链体系,是否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新的变化?
施展:可能会带来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可能不会是我们在通常在网上所看到的那样。谈制造业的转移,我们需要首先区分转移的是工厂还是生态。
制造业,要先有工厂才能制造,但光是工厂还不够,还需要有足够多的工厂,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单个的工厂依托于这个生态而生存。那么,往东南亚转移制造业,究竟是在转移工厂还是转移生态呢?如果转移的是生态,那就意味着东南亚可以独立运转了,跟中国的关联就不大了。如果转移的是工厂,这些工厂就必须还得依托于一个大的生态,而这个生态实际上还在中国。所以我在观察中国制造业往越南、柬埔寨等地转移的时候,我实地调研的结果是转移的是工厂,而不是生态。因为要转移生态的话,需要的条件极其苛刻复杂,那边根本做不到。
当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制造业转移的原因之一。不过,人们在讨论的时候有些含混之处,就是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当中究竟占多大比例,在生产的不同环节是不一样的。而今天的生产过程当中,分工已经发展到极大的深度了,特定的工厂只完成特定的环节。比如富士康只完成组装的环节,除此之外的环节全做得很少。一个复杂产品可能涉及到几百道环节,是在不同的工厂当中完成的,而不同的环节的劳动力成本占比也不同。所以这个不能笼统而论。拿小家电产业来举例,我在越南调研发现,劳动力成本占比超过百分之十五的环节转移到越南是划算的。如果劳动力占比达不到百分之十五,转移到越南就不划算。现在转移到越南的工厂,实际上也都是某些环节的转移,而不是全生产流程的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