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反腐动向 ->> 地方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贫困村来了造血“女神”
http://www.CRNTT.com   2020-08-24 11:27:43


 

  回到办公室,窗外的雨哗啦啦下个不停,我一边梳理村民的意见建议,分析“症结”,一边在网上仔细查找,搜寻信息,很快有了“种植+养殖”的初步思路。

  万事开头难。光有想法还不行,眼下最重要的是找资金。第二天,我和村干部来到县农业部门,具体对接产业脱贫思路。

  “金岭村地势适宜栽植耐寒、耐旱性好的‘西梅女神’李子,果实风味特异而浓香,市场前景好,第二年即可挂果,平均亩产4000-5000公斤,利润有5000-8000元。”农业专家结合村情,向我们推荐国家政策支持的增收产业。

  “就是她了!”最终我们一致选定种植“西梅女神”,国家每亩补助1万元。

  转眼到了年底,中央专项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和争取的部分配套资金陆续进入村里的专户,我们都高兴坏了。今年入春后,项目正式纳入议事日程,可新问题又出现了。

  “林书记,我们的地将来会不会变没了?”再次入户走访,发现群众顾虑比较多,有的担心成活率,有的担心销路,更多的是担心让出了地、个人利益受损。

  “老乡,请放心。我们采用以地入股、以股入社、按股分红方式,保证你们权属不变、利益不损。”我早已有了答案。

  为这事,我们找组织作了专题汇报,又多次与农业部门对接。经过多次讨论酝酿,决定前3年实行公司化运营,由农业专业化公司包苗、包种、包活、包护的“四包”制度,一包3年。3年后,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采摘游乐+农户”模式运作,利润按80%归村集体、20%归农户的“二八制”分配,这样可使村集体每年增收5-8万元,入股农户和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5000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