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春招”变“秋招”,等待中仍有希望 
http://www.CRNTT.com   2020-07-07 15:29:57


 

  为了帮助毕业生就业,今年许多高校比往年更早启动招聘事宜,并通过开展“互联网+就业”模式,推进网上就业服务,助力毕业生尽早就业。

  “一方面是举办网络双选会,联系校友资源,尽可能多给毕业生提供岗位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就业指导。”刘云风表示,为了一对一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学校建立了许多就业工作微信群进行信息共享。针对来自贫困县的毕业生,还专门建立了就业推荐群,精准推送就业信息。

  “今年确实有一些应届生要在毕业后继续找工作,希望大家能根据形势调整相对较高的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刘云风建议。

  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灵活就业

  “希望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同学,可以选择灵活就业进行创业发展。”在7月4日举行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社局局长徐熙表示,在疫情发生后,平台经济催生的网络直播、网络带货、云客服等火爆。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已经不是过去讲的“打零工”,而是一种新业态下的自主创业。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能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选择灵活就业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7月3日,北京市人社局、市教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京8条”,从支持灵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等8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解除毕业生在选择灵活就业时的后顾之忧,北京市明确提出,毕业离校2年内,初次就业为灵活就业的本市高校毕业生,可申请930元/月的社会保险补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