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台北2月29日电(作者 张亚中)以下为张亚中所着《二二八事件读本》一书的结论:
在本书的前言部分,曾经写到:如果一些“谎言”是善意的,只是为了粉饰瑕疵,让社会更为和谐,我们或可以包容体谅的态度来面对,但是如果谎言反而成为“政治正确”,为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而服务,造成社会的认同分歧或仇恨,那我们就应还原历史真正原貌,并让社会了解事实的真相,避免再遭利用。
铭刻于台北二二八纪念碑上的文字是如此记载:
“…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专卖局人员于台北市延平北路查缉私烟,打伤女贩,误杀路人,激起民愤。次日,台北群众游行示威,前往长官公署请求惩凶,不意竟遭枪击,死伤数人,由是点燃全面抗争怒火。为解决争端与消除积怨,各地士绅组成事件处理委员会,居中协调,并提出政治改革要求。不料陈仪颟顸刚愎,一面协商,一面以士绅为奸匪叛徒,径向南京请兵。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闻报即派兵来台。三月八日,二十一师在师长刘雨卿指挥下登陆基隆,十日,全台戒严。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缉及宪兵团长张慕陶等人,在镇压清乡时,株连无辜,数月之间,死伤、失踪者数以万计,其中以基隆、台北、嘉义、高雄最为惨重,事称二二八事件。…”
碑文仅提军队屠杀,而且是“数月之间”,对整件事情轻轻带过,《二二八辞典》中公布通过二二八基金会补偿申请的所有受难者,其遭遇都是“无故”被捕杀,然后遭到“罗织”罪名。纪念碑这段文字将二二八事件政治正确地定位为“群众要求政治改革,无故遭到政府屠杀”,如果读者完整的读完本书,应可以自行判断,这个碑文是否公允。
面对二二八事件的不幸,写作《二二八事件基本读本》心情是沉重的,但是若能让读者理解二二八事件,仍是值得的。想透过几位在台湾生活了一辈子,对这块土地与人民有感情、有贡献的民间史学人士的话,做为本书的结语。他们对二二八的评价是那么的事实、客观,又带有情感,绝对比我个人写的还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