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自贸试验区开辟制度型开放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9-19 07:50:22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
  中评社北京9月19日电/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从2013年自贸试验区工作启动以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显着成效。为了在更大范围进行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探索,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彰显中国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党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7月底和8月初先后批覆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及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1+3+7+1+6”共18个、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经济参考报发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崔卫杰文章表示,为了更好地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需要深刻把握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的时代特征,实现“五个转变”,真正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在服务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完善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同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的最大时代特征

  文章称,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适应了中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需要,具有制度型开放的时代特征。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出现“制度型开放”,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向制度层面纵深推进,进入了以制度型开放为主的新阶段。

  一是制度型开放是中国优势转换的客观需要。中国依托土地、人力等低成本要素红利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亟须在制度层面构筑新的竞争优势,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型开放形成新的制度开放红利。二是制度型开放是深化对外开放的自然选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商品、资本等要素已基本实现自由流动,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自然需要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国内制度型开放延伸。三是制度型开放符合服务业开放为主的新特点。中国已经步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开放新阶段,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开放完全不同,不同服务业及服务产品的差异很大,面临的开放重点、制度体系等都不同,涉及大量的部门内及部门间协调问题。以服务业为主的对外开放,需要有系统性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支撑,以服务业开放为主的开放必定是制度型开放。四是制度型开放符合国际经贸规则的发展趋势。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和TISA(服务贸易协定)等为代表的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最大特点就是从边境措施向边境内措施延伸,向知识产权、跨境服务贸易、金融服务、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电信、电子商务等边境后的国内制度体系延伸。

  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自主开放的平台和载体,把握住了制度型开放的新特点,自建设之始,就一直强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进行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探索。因此,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涵,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探索,与新时代制度型开放的总体要求高度一致。一是自贸试验区已取得大量制度型开放成果。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聚焦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大胆创新,形成了大量制度创新成果。据统计,仅在全国层面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就达到了202项,为全国制度型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新一轮自贸试验区进一步突出了制度型开放。新一轮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功能再升级,在充分借鉴现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各具特色、具有系统性集成性的改革试点任务,对制度型开放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比如,广西自贸试验区创新沿边开放模式、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云南自贸试验区创新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河北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数字化贸易监管模式等。

  五个转变 推进自贸试验区引领制度型开放

  文章指出,制度型开放与流动型开放的特点不同,在开放措施、开放效果、开放策略等方面表现也不一样,需要深刻把握制度型开放特点,以“五个转变”推进自贸试验区引领制度型开放。

  转变“等靠要”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制度型开放的特点决定了每个自贸试验区的方案都不一样,都是各地结合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当地实际,量身定制的政策制度体系,是非标准化的。这跟之前以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为主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不同,不同海关特殊监管区,只要名称相同,其政策和制度体系是一样的,相对来讲是标准化的。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平台,试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其政策制度体系与当地实际需要的契合度。而这种契合度的实现,是地方努力争取的结果。

  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大胆创新,积极争取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积极配套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各自贸试验区在落实国务院批覆试验任务的同时,要在地方事权范围内,自主配套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争取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二是做好政策和制度储备。国务院批覆试验任务完成后,一般会出台深化版方案。在落实试验任务的同时,要深入研究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向和诉求,对仍制约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早提出政策和制度诉求,以备在深化方案中争取和体现。特别是要把握国内外前沿政策制度,比如聚焦高端要素、聚焦高端高新产业、税收、离岸等领域的政策和制度,做好政策制度储备和争取工作。三是积极争取扩大开放新平台。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地方都结合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根据自身发展诉求,积极申建各类开放新平台。除自贸试验区之外,还有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双边国际合作产业园、宁波中东欧“16+1”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巴州中巴经济走廊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呈现出了多样化、差异化、定制化特征。因此,自贸试验区只是制度型开放的起点,绝不是终点,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发展诉求,积极探索开放新平台。

  转变唯获得感评价试验任务好坏的理念,用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制度型开放与之前的政策性开放不同,制度型开放具有见效慢、企业获得感不强等特点。跟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实施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不同,企业对制度创新的获得感并不直接。例如,简政放权,部分权利下放到基层部门之后,基层部门因人员、业务熟练程度等并不能马上顺利承接,给企业造成的印象反而是更不便利。尽管这种制度创新是大势所趋,但企业获得感不但不强,甚至变差了。而且,自贸试验区试验成熟的制度会迅速复制推广,区内区外感觉差别不大,区内企业优越感不明显。

  因此,要正确看待“获得感”,不应将获得感作为评价自贸试验区是否成功的关键,各部门要耐住性子慢慢构筑制度型开放新优势。一是制度型开放的间接效果明显。虽然制度创新直接效果——获得感不明显,但间接效果非常好。例如,在自贸试验区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热潮,并取得了很好效果。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是营商环境改善最显着的十个经济体之一,而助力中国排名上升的很多指标,都是从自贸试验区发起的,如中国进步最大的跨境贸易指标,与自贸试验区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切入点进行的贸易便利化改革密切相关。二是用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方面,聚焦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另一方面,适应以服务业为主的开放特点,结合不同行业特点,进行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尤其是对教育、文化、旅游、金融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管理规定、条例法规等进行系统梳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及时完善行业管理制度,构建有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制度。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