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以新发展格局激发新优势
http://www.CRNTT.com   2020-10-11 12:02:04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认识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抓住“循环”这个关键。“新发展格局以‘经济循环’为描述维度、根本视角和关键词,这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更具有协同性和动态性的思维,不仅仅是着眼供给或需求单方面的政策,也不单单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某单环节的战略或政策,而是围绕经济循环的系统动态的政策组合”。其次,要抓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重点。“这意味着,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我们必须以我为主育新机、开新局,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从而主动加速国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与会专家学者还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新发展格局不是有内无外,也不是有外无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等于只要国内大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两者包含着相互渗透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包含着深度耦合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各有侧重、缺一不可。

  观当下之基:

  发挥独特优势 破解短板痛点

  打造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意味着要顺应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阶段和格局变化进行转变。我们是否会有很大的压力?基础和底气又在哪里?对此,与会专家表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但同时在国民经济循环中仍存在很多短板和堵点痛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表示,我国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从生产来看,制造大国地位稳固,已打造出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分配来看,收入相对差距缓慢缩减,人均国民总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总体上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从流通体系来看,要素市场协同发力,有助于流通的各类电商平台和数字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有力连接着生产和消费两端。从消费来看,我国坐拥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消费品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需求的主要来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