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有多少宽松可以重来?
http://www.CRNTT.com   2019-11-02 08:46:04


  中评社北京11月2日电/10月31日凌晨2时,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宣布了今年的第三次降息。

  继9月议息会议之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再次下调25个基点至1.5%-1.75%,符合市场预期。一并符合预期的,还有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从1.8%下调到1.55%,贴现率从2.5%下调到2.25%。

  在此次会议上,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依旧投下反对票,他们认为应维持利率水平在1.75%-2%的目标区间不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就业市场仍保持强劲,经济活动一直都在以温和的速度增长。最近几个月以来,平均而言就业增长一直都很稳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低位。虽然家庭支出一直都在强劲增长,但企业固定投资和出口保持疲弱。

  美联储在政策声明中删除了政策制定者将“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持经济扩张的承诺。这被市场解读为年内美联储可能不会再降息。不过,本次会议没有公布利率预测和经济预测,因此也无法确定委员们对形势的最新看法。

  在美联储降息之后,美股尾盘大幅拉升,标普创下历史新高。

  令市场颇感意外的是,惯于对美联储指手画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这次倒没有发推。

  利率下行,还有多少空间?

  在2019年7月31日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了十年来的首次降息,引发市场巨震。

  同样记忆深刻的,还有2015年12月的议息会议,在那次会议上美联储同样也创造了一个十多年来的“首次”——2006年6月以来首次加息。

  自2008年12月开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近零水平已七年之久。2015年12月,美联储终于宣布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将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提升至0.25%-0.5%。此后,美联储一直跳着每次25基点的小步舞曲,一路走下来,直至今年7月议息会议前,美联储在四年时间里总共加息9次,其中2015年1次,2016年1次,2017年3次,2018年4次,利率最高点也被定格在了2.25%-2.5%。

  加息9次,用了四年。而今,美联储仅仅用了3个月就将全部加息幅度回撤了三分之一。

  在9月议息会议前夕,美国货币市场隔夜回购利率飙升,为缓解流动性紧张,纽约联储紧急重启搁置十年之久的回购工具。对此,新债王冈拉克认为,“回顾市场的紧缩使美联储更有可能‘很快’恢复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市场也在惊呼“QE回来了”。不过鲍威尔一再予以否认。

  可是冈拉克的预言很快变成了现实。

  美国东部时间10月8日,鲍威尔在丹佛举行的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sts)年会上表示,“美联储将很快恢复资产购买,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从而避免再度出现银行间隔夜拆借市场流动性持续紧缩的情况。”

  不过不变的是,鲍威尔坚持否认这是QE。他说,“这一行动将不同于危机时期推出的量化宽松(QE),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近期的技术性问题’,而不是从实质上影响‘货币政策的立场’”。“我们此次扩大资产负债表是为了管理准备金,这一行为绝不应与金融危机后实施的大规模购债项目混为一谈”,鲍威尔强调。

  不过这种说法难以服众。许多人认为,这只是美联储为采取更多量化宽松举措迈出的一小步。

  诚然,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购买只是一年期内的短期国债,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也只能算是结构性调整,当前的确还算不上QE。但鲍威尔之所以说得问心无愧,恐怕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其利率水平还有下行空间,毕竟QE是名义利率逼近零利率下限、传统货币政策失效时央行所采取的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

  而今,美联储还有150个基点的空间。毕竟,鲍威尔主席已经在9月会议上对负利率“Say No”了。所以,如果继续按每次25个基点的步伐估测,美联储至多还有6次下调利率的机会。

  拿什么拯救你,经济下行

  从两三年前的“渐进加息”到今年年初的“暂停加息”,再到如今的三次降息、恢复资产购买,美联储官员对货币政策关键词的表述出现鲜明变化,折射出美国经济增长的阴霾,以及风险上升。

  不止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最新的第三季度增长数据为6%,距离2010年一季度12.2%的增速已经下降了一半。

  由于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引发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制造业活动大幅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继续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3%,创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

  面对经济增速下滑和不确定性增加,全球央行都不由自主地会首先想到货币政策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它曾发挥过巨大的力量。于是,今年以来,全球范围新一轮宽松潮涌起。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在递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这从现代货币理论(MMT)的兴起便可窥见一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