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观察空间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非典”亲历者对比中国抗疫能力今昔
http://www.CRNTT.com   2020-02-16 16:49:58


 

  这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都生活在一个难以管控的高速连接的网络时代。现在假新闻、恐慌、民族主义和疾病的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

  目前正在中国和全世界实际发生的事情不只是人类关于医学流行病的故事,也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这一代人与危险抗击的一个篇章。冷战时期是一个孤立的时代。随后的全球化时代曾设想简单、便捷、充满希望的互联互通。但我们的新时代是一个需求往往相冲突的时代:隐私和持续联系之间的冲突。新冠病毒疫情是一次考验。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的考验。

  过去我从未做过医院建议的血液筛查,查明自己身上是否带有“非典”病毒的抗体。现在看到这场新的疫情,让我很想去这么做。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59年注意到,即使对于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欧洲人,中国发生地震遭受大规模破坏也不会比他失去一根小手指头更令他感觉不安。但在我们的互联互通时代呢?你发生了地震就是我发生了地震。你遭遇疫情就是我遭遇疫情。所以,修建隔离墙、与其他国家“脱钩”或煽动过时的种族主义倾向虽然对有些人来说很诱人,但这些恰恰是我们一定不能去做的事情。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和中国人今天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是同样的问题:如何应对我们复杂的、网络化的新世界提出的种种残酷挑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