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放消费券要同时采取两个措施
http://www.CRNTT.com   2020-03-27 09:23:33


  中评社北京3月27日电/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围绕如何恢复经济增长这个问题,各方都在支招。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发放消费券,这对于缓解居民的生活困难,刺激经济增长,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证券时报发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文章称,必须指出的是,消费券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如果政府大量发放消费券,那么,就等于政府再次分配,因此,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发放消费券究竟是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是为了解决居民的生活困难,政府应当权衡利弊,作出科学的判断。如果在一个城市的内部,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严重的困难,那么,消费券的发放工作应当着眼于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问题,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如果一个城市的内部,居民生活遇到困难,那么,发放消费券,应当优先考虑居民实际需要,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发展需要。

  文章指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当首先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万万不可将那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中小企业保护起来,让他们浪费资源,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效果。政府发放消费券,应当鼓励消费者作出选择,如果消费者选择经营状况良好、服务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那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就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反过来,如果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消费者拒绝选择,那么,应当允许中小企业退出市场。这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发放消费券必须注意的问题。

  如果在发放消费券过程中,采用的是结果导向,凡是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小企业,都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方式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困境,那么,消费券发放有可能会导致市场被扭曲,资源配置越来越不合理。

  文章认为,政府设计消费券政策的时候,应当鼓励消费者自我选择,如果消费者自己选择经营者提供服务,那么,那些本来应该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退出市场,政府绝对不能采取指定消费或者强行消费的方式让一些中小企业获取不正当利益。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向中小企业发放技术改造资金,一些中小企业本来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但是,千方百计地骗取政府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结果导致政府的技术改造资金被中小企业吞噬。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一方面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要选择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应当增加透明度,让更多消费者作出理性的选择。

  部分学者担心,如果大量发放消费券,是否会导致中国财政赤字进一步增加。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如果发放大量的消费券,势必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必须充分意识到,生产和消费是一个完整的环节,如果没有消费,那么,生产也就没有意义。只有刺激消费,才能促进生产。政府应当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文章提出,政府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应当大规模减少公共开支,将财政预算合理化,把间接消费变成直接消费。

  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核心就是要加大公共产品生产力度,不断满足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要。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每当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政府就会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通过修建地下铁路,带动经济的增长。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政府直接投资固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政府在投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挤出效应。如果政府投资修建基础设施,那么,生产性消费企业可能会从中受益,而大多数消费性中小企业却无法从中获益。政府应当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投资冲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政府的生产性开支。与此同时,应当在吃饭财政基础之上,尽可能地的压缩公共开支,确保政府的资金直接服务于消费者。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