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令人类对外界充满担忧与恐惧,人们在被禁止社交活动的同时,也展现了强烈的排他倾向。图为2020年9月30日,疫情下的美国纽约,人们在一家餐厅内就餐。当天,纽约市允许餐厅重新开放室内就餐,但只允许25%的顾客容量。(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电/据澎湃新闻媒体报道,全球化自诞生之日起,即同时催生了其对立面。
在作为全球化对立面的几个概念中,“反全球化”是对全球化趋势的反对、批判和排斥,指的是一种反对全球化的观点、行动或力量。以群众运动、街头抗议、民间情绪宣泄和社会思潮为主要表现形式。“逆全球化”与以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体现为贸易、投资、移民等外在指标活跃程度的显着降低,更多指的是一种趋势和表现。
本文所要阐述的“去全球化”则是主权国家政府的主动政策行为,是指握有权力的民族主权国家,主动采取政策措施来限制全球化进一步扩张的行为。这方面的政策在经济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强金融监管,限制外资投资,强调“经济安全”;政治上实行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和排外主义,限制移民;在外交政策上主张孤立主义、单边主义。
“去全球化”的国家政策往往是政府迫于民众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压力而制定的,更多强调实现对全球化的遏制,其威力要远远大于以群众运动为主的反全球化,因其能够通过相关制度和规则直接作用于全球化,使全球化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减速、停滞甚至是收缩,方向发生逆转。
去全球化与民粹主义
作为政治学上的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民粹主义过往一百年来从没有在历史舞台上消失,往往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反覆出现。当代的全球化起自二战结束,自那时起,民粹主义就与“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等概念如影随形,阴魂不散。学界一般认可的民粹主义的含义是:一种内核空洞的意识形态,认为社会最终将分裂为两个同类的且对抗的群体,即“纯粹的人民”和“腐败的精英”,并且政治应当是人民公意的一种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