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新一重”精准发力释放扩大有效投资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20-05-27 10:40:33


  中评社北京5月27日电/据证券日报报道,常言道: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作为“六稳”的重要组成部分,“稳投资”因其乘数效应较大,受疫情因素制约较少,政策效果显现相对更快,但资金投向是否精准,从长远看“绩效”却大不同。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就表示,“今年的投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不同寻常。中国目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为重要。今年疫情突如其来,给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弱项,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尽快予以弥补”。

  提起扩大投资,人们普遍会联想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计划。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有效投资”。这新增的“有效”二字,无疑彰显了扩大投资的新内涵,即要优化投向结构,既着眼当前,又瞄准长远,更加强调投资的长期效益,而不只是规模。

  今年的政府投资安排,也许没有部分市场人士所期望的“大水漫灌”般那么猛,但其实规模也不算小。据何立峰解析,“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亿元,比去年多2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另外还有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当中一部分也要通过转给地方用于相关的补短板、强弱项投资。加起来,整个中央层面筹集的资金超过5万亿元,其中新增2万多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这超过5万亿元规模的资金,其投向是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一“新”亦即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新基建”。新基建是相对于铁路、公路、机场等老基建而言的,更加强调如何推动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消费场景,以此激发新消费需求,并助力产业升级。

  二是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