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平衡三个矛盾,中国保障粮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9-07-25 08:30:09


粮食安全是以农业现代化为前提的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40年前,因为粮食产出不足,中国不得不依靠粮票制度来保障所有人有饭吃;40年后,甚至贫困人口也实现“不愁吃”,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中国成功地平衡了粮食生产中的政治与经济、农业当前产量和土地生产能力,以及人均和亩均产量提高的矛盾。

  中国网发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文章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人民福祉和社会安定,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一旦粮食安全出现问题,以当今全球的粮食贸易量,根本不可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需求,所以饭碗必须要端在自己手里,而且也只能端在自己手里。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采取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制度,以减弱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同时采取行政手段,强化各级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末实施的“米袋子”工程,要求省级主要领导要保障行政区内的粮食供应和价格平稳,如果在所辖行政区内出现粮食安全问题,政府要被问责。把保障粮食安全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职责,使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农业投入的力度,并采取行政手段以保障农业生产。

  文章指出,但是粮食生产不仅仅是政治问题,更是经济问题,从粮票制度结束以后,市场机制就对粮食生产发挥这重要作用。

  首先是国内粮食生产的成本和国际粮食价格的比较,如果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水平,就会有更多的粮食加工企业选择进口粮食而不是国产粮食,这就会抑制国内粮食生产;对于粮食生产者来说,粮食生产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当粮食不能带来预期的收益,那么农民可能会选择收入更高的经济作物;农业劳动本身也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如果投入在农业的劳动不能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农民就会放弃粮食种植,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任由耕地撂荒。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减少粮食生产成本,特别是保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减少粮食交易的成本,提高粮食质量,从而使国产粮食具有市场竞争力,对粮食生产者有吸引力。

  粮食安全问题使政治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这就要求平衡地使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问题,有时会更多地采用行政手段,有时会更多地采用经济政策,但是两者缺一不可。

  文章分析,是提高当前的粮食产量还是保持粮食的生产能力,也是中国粮食安全所面对的现实矛盾。

  从土地承包以后,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长。但是中国是人均农业资源高度匮乏的国家,无论是土地面积,还是淡水资源,中国都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