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郑永年:做强内需并坚持开放,就会有新繁荣
http://www.CRNTT.com   2020-05-31 08:00:50


 
  做大内需,坚持开放

  《21世纪》:做好“六稳”“六保”至关重要。“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如何更好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郑永年: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从两个角度看:国际和国内。先说国际。客观地说,产业链供应链肯定会发生很大变化,首先是疫情的冲击。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大成果之一,就是成为“世界工厂”,也建立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很多西方国家通过上一波的“超级全球化”把很多产业链供应链放到中国。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武汉是汽车配件中心,疫情就对日本、德国、美国的汽车产业产生较大影响。

  我认为,受疫情影响,美国、日本、欧洲会对它们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重构。中美贸易战发生后,美国已经在做了,主要针对关乎美国国家安全的产业,主要是高科技和5G方面。

  从世界范围看,有些国家如德国已在把医疗物资产业迁回本土。它们会把与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有关的很多产业迁回自己的国家,不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分散到如印度、越南等国。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理性。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所以对中国的影响立竿见影(immediate impact),但我不认为他们能完全“去中国化”。我不认同很多人的悲观看法,认为西方会完全退出中国,我觉得不会。只要中国自己是开放的,是真正开放的,我想西方不会放弃这个市场,美国也不见得会放弃中国这个市场。日本、德国、美国的汽车工业很难把整个产业链迁回去,也很难迁到越南或印度。这从实际上操作起来非常难,除非它不计经济成本。

  有两个前提条件,只要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只要中国自己本身是开放的,它们对中国的依存度会减低,但不会完全脱钩。

  中国本身要持续地开放,不要关起门来,关起门资本当然就进不来。我不认为美国会限制它的资本流动,所以这一点不用太担心。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关起门来搞发展行不通,中国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不会也不可能改变,我们会继续扩大和世界的合作,会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的措施。开放对人来说跟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否则就窒息了。

  《21世纪》:刚刚你提到产业链问题。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包括一些“逆全球化”现象?

  郑永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以后,我的判断是,美国和欧洲国家会把经济重点放在内部建设——主权经济体的建设,而不像1980年代那样搞大规模全球化。

  在坚持开放的同时,中国下一步的建设也会转向内部建设,这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来自于内需,中国的内需市场首先必须做大。

  美国为什么能推动全球化?1980年代以后,大家只看到了资本。美国能推动全球化,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为什么大家都希望美国开放?因为我们不仅需要美国的资本,更需要美国的市场。

  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二战后的欧洲如何发展起来?是因为美国向它们开放市场。美国人口的50%为中产阶层。中国中产阶层比例还需扩大,如果中国的中产阶层比例能达到50%,市场将大得不得了。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中国市场。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向内需市场。

  国内很多人想象产业链和国际市场分工是必然的,这完全错误,是一种“世界市场”乌托邦。我是学国际政治的,从政治学意义上说,不存在国际市场。如果国际市场存在,那是靠你的运气,不是常态。这个世界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市场”不是必然的,开放也并非必然。

  19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但是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原创性技术,以避免关键技术“卡脖子”。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希望中国还是大家能够看好的投资的沃土,我们也愿意成为更多进口国外商品的、面向世界的大市场。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有新繁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周勇进、周南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