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加快新基建,不忘“老基建”
http://www.CRNTT.com   2020-05-30 08:14:52


  中评社北京5月30日电/为了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央多次要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这其中,“新基建”迅速成为扩大基建投资的重头戏。但从实际情况看,想要实现“六稳”“六保”目标,传统基建与新基建都不可偏废。

  环球时报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文章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基建投资主要集中在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铁、公、机”等传统基建领域。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科学技术引领作用日益显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基建迅速崛起。近些年来,新基建取得明显成效,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根据有关机构测算,目前广义的“新基建”在整体基建投资中占比约在15%左右,而且继续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新基建已成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增速将明显快于整体基建增速。

  文章分析,很明显,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无论在内涵还是功能定位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如果说新基建代表未来长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那么传统基建则是短期稳增长、保就业的基石和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但不能因为强调新基建而忽视传统基建在稳增长、保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当前阶段,高度重视传统基建的投资需求是推动中国经济尽快走出疫情冲击不可或缺的举措。

  一方面,传统基建依然在全部基建中占据80%以上份额,在现阶段依然是扩大投资需求进而保增长的主力军。根据过去经验,但凡国民经济受到重大外部冲击的时候,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重启经济的一大“法宝”。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仍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还因为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因而在经济发展中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当前,中国传统基建仍有不少短板。以铁路为例,中国的铁路客运尤其高铁客运,节假日仍然一票难求,中西部与全国高铁网衔接不畅,运输供给能力仍然不足;再以机场为例,热点城市运力紧张、中等城市机场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扩大传统基建投资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之一。这不仅有益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各项基础设施,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传统基建也是新基建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性力量,没有传统基建的配合与辅助,新基建也就成为无本之源。

  另一方面,加强传统基建投资是保就业的迫切需求。毫无疑问,新基建在创造新就业岗位、缓解因疫情冲击而加剧的“就业难”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但鉴于当前在传统基建领域就业的劳动者仍占据绝大多数的现实,重视传统基建投资也是保就业的应有之义。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基建大多是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阵地。而当前中国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增加的根源之一,就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巨大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重视传统基建领域投资,对当前保就业尤为重要。

  可见,传统基建与新基建从来不是排斥和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和互相兼容。只有新老基建并重,才能兼顾短期稳增长、保就业和长期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