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加大投资确保复产复工有序推进
http://www.CRNTT.com   2020-03-26 08:31:45


  中评社北京3月26日电/3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对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等开设绿色通道。这说明在当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加大的形势下,中国要更加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尤其要重视发挥重大项目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和托底作用。

  中国网发表时事评论员卞永祖文章称,当前疫情在全球的传播还在加速,很多投资者和经济学家都对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表示悲观。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预计,受应对疫情的控制措施影响,第二季度美国失业率可能会触及30%,其国内GDP也将史无前例地下降50%。对世界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悲观看法越来越多,这与年初相对乐观的情绪可以说有了很大分别。

  文章表示,从全球的角度看,疫情很可能对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让各国经济都成为了这张大网中的一个节点,唯有彼此配合才能实现良好发展。但是这次疫情却延缓甚至阻断了人流、物流,客观上促进了经济“逆全球化”进程。有研究称,3月份以来疫情发展已导致全球的跨境人口流动比去年至少下降了1/4。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年国际贸易将难有增长,甚至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倒退。更多的国家在以邻为壑,出台限制人员、货物往来的措施,多年来国际社会所坚持的多边主义面临困境,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挑战。

  不过,由于中国防控措施比较积极果断,疫情基本上已经得到了控制,在当前全球经济调整中处于更加有利地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目前,由国家发改委调度的533个重大交通项目开复工率已经达到97.8%,上市公司开工率已达98%,显示重点企业经营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文章指出,未来重要的是更加精准施策,加大经济逆周期调节,确保经济的稳定运行。我们要高度重视本次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货币政策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正在递减。比如,美联储在3月3日突然大幅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1.00-1.25%,同时将超额准备金率也下调50个基点至1.1%,紧接着在3月15日进一步宣布降息至0-0.25%,启动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同时推出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美联储更是重新启动商业票据融资机制,力度之大已经达到金融危机时的水平。但是市场流动性并没有明显改善,美国股市已经出现四次熔断,并且出现了股市、债券、黄金等所有投资品都下跌的局面。由此看出美国经济前景十分不乐观,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多数国家内部已经处于投资、消费“双饱和状态”。也就是说,随着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实体经济投资空间很小;同时,普通居民的储蓄率较低,由于实行旅行限制的国家越来越多,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重大打击,物流、人员流动都已经大幅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给民众发钱恐怕难以起到拉动消费的作用。

  由此可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由于拥有相对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再加上前几年基本扭转了金融脱实向虚的趋势,这让中国在加快重大项目投资领域拥有了更大的政策施展空间。就传统基建来说,中国仍然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在广大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医院、教育等设施加强,西部部分地区公路、铁路还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今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最后一年,加快补上这些短板,既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托底的需要。

  同时,以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基础的新基建带来了更大发展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新技术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本次疫情期间,虽然大部分人都居家不出,但是通过网络,基本上保证了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并且还产生了大量新的应用,比如多地实行的健康码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最大限度减少了企业复工复产前麻烦的审核程序,也对个人身体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确保安全生产、安全运行。在此方面,中国的新需求和创新很可能继续引领世界,加快新基建的建设可以加快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文章最后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多年中,投资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也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也从根本上保证了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仍然乐观。当然,要加快投资进程,还需要资金充裕和融资成本的降低,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快金融领域的改革,完善货币发行机制,让货币政策的传导更加灵敏和迅速,并加大地方债发行速度和额度。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