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经济增长是否“保6”下的民生焦虑
http://www.CRNTT.com   2019-12-25 08:53:32


  中评社北京12月25日电/“对于政策制定来说,虽然面对经济减速不能谈虎色变,但也要千方百计地防止经济失速,保持经济处在合理增长区间。”

  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一个符号性年代。“十三五”规划在这一年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要届时落局,其中所凝聚的民生期待格外厚重。也正因如此,对于GDP是否“保6”在学界展开激烈争论的同时,决策层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从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置于“六稳”之首来强调就可见一斑。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出现了季度增长边际递减趋势,GDP从第一季度的6.4%先后减慢为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6.2%与6%。受到影响,全年经济增幅可能为6.1%。虽然今年可以成功“保6”,但2020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在,IMF就此作出的预判是明年我国GDP处于5.7%-5.9%增长幅度之间。由此首先触及到的第一个重要民生疑虑是,“破6”之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按照“十三五”规划,全面小康社会包含着两大经济诉求,即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在2010年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对比发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是41.21万亿元,2018年是91.93万亿元,不难看出,GDP翻番的目标其实已经在2018年提前实现;人均国民收入方面,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换算成美元是4260美元,2018年增至9732美元,同样已经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但接下来面临的严峻问题是,无论是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还是制造业投资以及外贸出口,都很难像先前那样形成适配经济扩张的强大需求,同时,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也在以每年至少200万人的速度递减,可以利用的技术要素也在减少,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能力达到临界点,由此形成的潜在增长率不会很高,在此背景下,民众收入还能否继续增长?

  按照设定目标,205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也就是世界银行所设定的人均收入1.3万美元的标准,在经济放缓的前提下,难度不难想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是GDP增幅滑入悲观的4%-5%的区间,也会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以最近10年为例,我国GDP增速虽然从起初的近10%降低到目前的6%,但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依然实现了年均8.21%的增长。另外,衡量增速放缓是否影响国民收入,不应只看民众收入的绝对减量,如果国民收入增速超过了GDP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同时显着高于通胀率,且没有受到通货膨胀的深度侵蚀,即便国民收入出现了萎缩,也应当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这样的经济增长是应当有效的。

  与居民收入紧密关联的第三个重大民生话题是,经济减速是否会冲击到民众就业?虽然GDP减速肯定会对就业需求产生阶段性抑制,但二者并不一定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横向来看,2019年美国经济前三季度出现了边际递减趋势,约2.2%的GDP年度增幅比往年低出0.7个百分点,但美国失业率创下近60年来的新低;同样,日本经济2019年前三季度只有0.9%,年度GDP不超过1%,但失业率降至26年来的新低。纵向上看,我国经济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增幅逐季下降,但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其主要原因就是第三产业扮演了拉动就业的主角。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只有59.7%,而美国和日本的占比分别高达70%和80%以上,相比而言,我国服务业还有可观的上升空间。

  综上,在主要民生指标保持稳定性改善的前提下,即便是出现经济增长阶段性或者连续性减速其实并不可怕,而从国际经验看,任何一国经济在经过了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一个下降过程并回归合理区间。但也不能将经济减速看成是一个绝对的经济规律,且不能任其自由落体,否则降速过快会冲击与弱化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引致投资与消费的削减并拉低全社会总需求,反噬经济增长的基础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政策制定来说,虽然面对经济减速不能谈虎色变,但也要千方百计地防止经济失速,保持经济处在合理增长区间。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张锐(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