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将疫情对“三农”影响降到最低
http://www.CRNTT.com   2020-05-12 07:40:54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电/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疫情对“三农”影响降到最低。

  人民日报发表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文章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在春耕备耕关键期、农产品销售与休闲消费的黄金期、农民工就业的高峰期。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些方面,都可能受到疫情影响。对此,必须围绕保民生、促脱贫、扶生产,集中解决好农资入村、农民工进城、农产品出乡等现实难题,以有效应对危机与挑战。

  文章提出,促进“农资入村”,便利“农民种田”。把组织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物资进村入店作为工作重点。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进行生产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

  保障“农民工进城”,加快复工推动就业。保就业,首先要保市场主体,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原材料供应、务工人员返企、物资运输、流动资金不足等难题,实现企业全面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还要多途径创新农民就业渠道,推动外出务工就业“走出一批”,增设临时公益性岗位“消化一批”,引导本地企业“解决一批”,鼓励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联结一批”,全力化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境。

  以“农产品出乡”为目标,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建立农产品流通的特别绿色通道,保证“菜篮子”“米袋子”等主要农产品出得了村、进得了城,防止农产品出现“卖难”和“买难”双重困境;加大重要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力度,加强农产品生产、投放、调配,支持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与城区各超市、农贸市场进行产销对接。

  文章认为,在上述具体措施之外,还应从制度层面着力,围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提升紧急应变能力、健全危机应急机制。从政策制定角度来说,各项政策可以考虑适当向“三农”倾斜,比如在财政政策方面,重点支持农业保险,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在金融政策方面,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的经营主体予以适当延期。从改革设计的角度而言,在政策范围内下放权力授权基层先行先试,推动城市和工业以及发达地区的资源要素,尤其是资金向乡村流动,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总之,既有着眼当前的应急举措,又有施之长远的政策保障,我们一定能将疫情对“三农”影响降到最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凝聚强大力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