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成为能源合作的里程碑
http://www.CRNTT.com   2019-12-02 08:42:17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根据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的消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于12月初正式投产通气,时间恰值中俄建交70周年。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俄,双方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随着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正式通气,两国能源合作也踏上了新台阶。

  中俄能源合作的里程碑

  中国网发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静雅文章介绍,2014年5月,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石油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气)签署了为期30年,总价值约4000亿美元的供气合同,管道建成后年供应量约380亿立方米。该项目连接全球最大天然气供应国和最具潜力的天然气消费市场,是中俄之间首条天然气管道,也是中国东北首条跨境输气管道,同时还是前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天然气交易。

  在这之前,中俄天然气合作集中在液化气领域,俄通过萨哈林2号项目以及北极圈内亚马尔项目向中国供应液化气,而中国管道气主要从中亚和缅甸进口。东线天然气管道打通了中俄能源合作的陆路直接线路,并丰富了两国天然气合作方式。

  中俄能源合作无疑是两国经贸务实合作的重点亮点,近年来俄对华天然气供应量逐年递增,但总体看,2018年中国(除台湾地区外)从俄进口的液化气份额仅占俄液化气出口的6%,这与中俄石油合作的规模相比还有巨大提升空间。未来随着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正式通气,两国天然气合作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文章表示,中国经济腾飞带动了能源需求大幅增加,根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数据,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17.5%,在各类能源中增幅最大。据海关部门统计,2018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高速增长31.9%。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从中国东北部地区接入,与中国京津冀地区及用气量旺盛的东部地区距离近,供需结合紧密,为中国用气的稳定性再添保障。

  同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由于中俄大型能源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国将在价格谈判上更具主动性。伴随着中国各类油气管道的铺开,中国对于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线的统筹管理进一步加强,近两年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等文件,未来将向“一张网、一盘棋”的目标看齐。

  俄天然气产量丰富,2018年产量达7250亿立方米,出口量达2250亿立方米。能源出口一直是其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尽管受到美国制裁压力,俄仍积极与欧开展北溪-2和土耳其流管道的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成后,俄供气格局和东部能源供应方式将更加多元化。而东线天然气管道发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体现在对外贸易上,其对俄远东地区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项“世纪工程”,管道建设期间,围绕该工程一批工厂落成,新增就业机会上万,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