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非遗直播,让古老文化加速“出圈”
http://www.CRNTT.com   2020-04-24 13:47:34


  中评社北京4月24日电/网评:非遗直播,让古老文化加速“出圈”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洪

  疫情之下,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非遗传承也在悄然改变。作为上海首个“非遗综合体”的虹桥香事馆,在闭馆期间开启“云端”模式,特别开设了避疫香囊制作、香事礼仪科普等线上课程,将传统非遗更灵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有了“云端”助力,这个非遗体验馆也为复苏积蓄着力量。(文汇报4月23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口头传统,也有表演艺术,也包括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现实生活中,非遗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曲高和寡,自古以来和民间生活密切相关。让非遗融入年轻人的群体,影视作品已有诸多实践,成功引发青少年观众广泛注意。

  去年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非遗制作技艺打香篆,近日在B站上展现出来,通过香灰压平、点燃香粉等一个个细节,观众感受到非遗制作的独具匠心;中国传统的紫光檀木扇骨,最近也登上了B站;打开抖音,赤水独竹漂的传承人将民族舞和汉服引入非遗的直播视频,取得近80万的点击量。

  现今非遗文化不拘泥传统观赏模式,逐渐打破常态,与时下潮流结合的非遗逐渐“出圈”,展览、直播、短视频等多种非遗传播形式层出不穷,深受年轻人追捧。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方式的改变,呼唤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也要注入新鲜血液,“非遗+直播”的新形式,接地气,让古老文化火热“出圈”,助推更多的非遗项目,走入年轻人的生活,同时也优化了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为非遗文化从展示传播到商业盈利,提供了更多可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