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禁止手机进中小学校园宜早不宜迟
http://www.CRNTT.com   2019-03-12 09:13:29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雷燕琴向大会建议,在中小学校园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建议说,智能手机在未成年群体广泛普及,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已经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成为学校管理的大难题。(3月10日人民网)

  智能手机早已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集通讯、媒体交互、购物交友、游戏娱乐、信息查询、公共服务等功能一体化的终端设备。这些功能,绝大部分与中小学生的学习无关,而游戏、娱乐功能反而极易让人沉迷成瘾,充斥网络的低俗信息,更令他们无所适从,难以自拔。

  近年来,青少年游戏成瘾、沉迷网络直播、浏览低俗信息、热衷网络交友等问题突出,部分学生患上严重“手机依赖症”。一些学生成绩一落千丈,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价值观混乱,行为失范,有的还酿成家庭悲剧,令人痛心。

  对智能手机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为减轻手机对学生干扰,许多学校进行有益探索。如:或晓之以理,或屏蔽信号,或暂时保管,或收缴或罚款。但是,由于没有统一权威规定,各地学校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各出奇招,师生、父母子女之间“斗智斗勇”,不胜其烦,因此造成的冲突不时见诸媒体。也正因为如此,近来要求立法禁止手机带进校园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种观点认为,对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宜疏不宜堵。这种看法,显然高估了中小学生的自制力,低估了智能手机的诱惑力。设想一下,连许多成年人都难以抗拒手机的“致命诱惑”,怎能奢望未成年人理性应对?在这方面,某些发达国家已走在我们前面。如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

  遗憾的是,禁不禁止手机进校园,在我国争论已不下十年,社会各界至今纠结不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发达国家比,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不必他们低,学生受“手机依赖症”危害不必他国小。从发展趋势看,要减少手机对中小学生学习干扰,仅靠教育、引导远远不够,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带手机进校园势在必行,且越早越好。无谓争论,议而不决,只能让社会付出更大代价。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察。为了国家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务必高度重视雷燕琴代表的建议,推动立法,全面禁止手机进中小学校园。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