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一线城市放松落户是户籍改革风向标
http://www.CRNTT.com   2019-01-17 08:31:15


  中评社北京1月17日电/广州市日前公布新的人才入户政策体系,今后入户广州不再将符合计生政策作为前置条件,学士以上学历类人才入户年龄比之前放宽5岁。而且,人才入户办理流程也将简化,并制定了“引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目录”,为创新创业及产业急需人才开辟新的入户渠道。

  羊城晚报发表该报首席评论员阅尽文章表示,近年来,武汉、西安、成都等排名靠前的二线城市竞相发布户籍新政,打响了新一轮人才引进争夺战。一线城市广州发布人才入户新政,自然引发广泛关注。较之此前,此次人才落户新政,确有诸多放宽。除了取消计生门槛外,学历类人才的年龄也放宽限制,而且,高校应届毕业生既可由接收单位申报落户,亦可由本人直接去户籍部门办理,大大方便了人才落户。凡此种种,无疑都值得肯定。

  各地大幅放松户籍政策,固然有国家实施1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政策推动,但其内在的动力,还与城市化进程及各地区域经济竞争的格局密切相关。就广州而言,虽是人口规模受政策控制的一线城市,但无论区域社会发展,还是具体的产业升级转型等,都对人才及人口引进有着旺盛需求。

  文章分析,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市面积仅次于北京,比上海还大千余平方公里,但常住和户籍人口均少于上海。因此,在区域人口承载规模上仍有空间。相较于国际,诸如东京等大都市,中国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并不算高。更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州无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还是区域的核心门户,都面临着再次飞跃发展的机遇。而且,广州又是制造业大市,对技术和技能人才有着持续性的增长需求。

  近年来,各地引进人才竞争加剧,一线城市进一步放宽人才及人口落户政策,亦是情理之中。具体到广州,此次虽增加了1000名积分入户的指标,但每年7000名的积分入户指标仍略显保守。像南沙等需大规模吸引人才及聚集人气的区,实可探讨倾斜性的落户政策。如吸引境外和国外的人才落户等,应有更大作为。

  文章认为,其实,引进人才与增加人口,既是必然,亦相辅相成。一个人才往往需更多的人口辅助或配合,才能真正形成生产力或竞争力。因此,当城市延揽人才时,不必讳言对普通人员的吸纳。多年来,大量外来人员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到本地市民的公共福利。这不仅给外来人员融入当地城市形成障碍,也增添了其在子女入托、求学等现实困境,最终也将影响城市的社会发展。

  都市的人口规模与承载极限,究竟怎样才算合适,并无固定模式,从政策取向的稳妥而言既要谨慎,亦需把握好度的平衡。但就中国的现实而言,虽然人口流动政策日益宽松,但总体上仍偏向于严,因此,只要城市户籍政策的限制仍存在一天,进一步放宽城市入户政策就永远在路上。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