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对台政策重大调整与美台关系新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2-01 00:17:36


美一个中国政策框架日益虚化与空洞化
  中评社╱题:美国对台政策重大调整与美台关系新变化 作者:胡淑慧(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走马上任后,提出新的亚太战略——“印太战略”,明确把大陆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与变化。在对大陆发起强大贸易战与科技战的同时,美国大打“台湾牌”,进一步推进“以台制华”与“以台遏华”战略,提升与深化美台战略、政治、安全、军事与商业关系。蔡英文当局则极力推进“亲美倚美投美”与“反中抗中脱中”战略,走上了一条极端“亲美”道路,美台关系发生重要变化,给台海局势带来新挑战。

  特朗普上任三年来,美国对台政策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其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干预与渗透力度、程度、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影响重大,堪称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台关系发展的最大变局。①具体来说,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重大调整与美台关系新变化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美一个中国政策框架日益虚化与空洞化,对台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首先,美国开始挑战一个中国政策底线,一中政策有被“虚化”与空洞化态势。尽管美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一再表示一个中国政策未变或不变、对台政策从未改变,强调过去40年来“与台湾关系法”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一直是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基础。②然而,美国长期以“一法三公报”作为一个中国政策的基础及其对华、对台政策的基调本身便充满矛盾。对为数不菲的美政府或官员而言,一个中国政策不变说辞不过是油滑与虚伪的政治藉口。事实上特朗普任内访台官员数量越来越多,美台军方高层往来愈益频仍,美国通过这些做法不断蚕食一中政策,把原来的一中政策逐步掏空,使得原本不够坚固的一个中国政策正在逐步被“虚化”与“空心化”。③美对华政策也日渐由原先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极具两面性的平衡策略,转变为持续对大陆施压,对大陆强硬,向台湾倾斜,甚而一边倒向支持蔡英文当局,力挺“台独”政权。

  其次,美对台政策“法制化”与“内政化”态势明显,美台关系的制度性安排不断取得新突破。过去40年来美对台政策祇有一个违背国际法准则及强权下的“与台湾关系法”,如今则大大加快了对台政策的“法制化”进程,2017年12月与2018年8月,特朗普先后签署包含“邀请台湾参与“‘红旗军演’”与“美台军舰互泊”等涉台条款的“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与包含“强力支持台湾获得防御性武器,着重不对称战斗力及水下作战能力”、“及时回应台湾的军购需求”、“推动美台交流,包括进行联合实战训练和军演,依‘与台湾交往法’推动美台资深国防官员与军事将领交流”等涉台条款的“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一年一度的国防授权法案不断将台湾问题直接纳入,实质上已将台湾视为美国法律与治理体系的一部分。

  2018年4月,特朗普罔顾大陆的强烈反对公然签署“与台湾交往法”,全面松绑美台高层往来限制,允许台湾各层级官员入境美国。“与台湾交往法”是继“与台湾关系法”之后美国又一重大涉台国内法律,事实上日益将台湾问题“内政化”、“法律化”。

  2018年12月4日与12日,美国众议院与参议院分别表决通过“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12月31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该法案。该法案含有对台“六项保证”内容,其核心是要求总统定期对台军售、依据“与台湾交往法”鼓励美国高层官员访台以及将台湾纳入“印太战略”体系。④

  2019年上半年美国参议院、众议院相继通过各自版本的“台湾保证法”草案,一致要求总统对国务院关于美台关系的指导方针进行审查,指示国防部长努力使台湾参与双边和多边军事训练演习,支持台湾的不对称防务战略、对台定期军售以及恢复美台之间的双边贸易谈判。此外,美国参、众两院在同一时间提出“重新确认美国对台湾及执行‘与台湾关系法’之承诺”决议案,建议美国在防卫武器及服务转移上将台湾视为“非北约之主要盟友”。针对以上两个强化美台关系法案,众议院已表决通过,参议院表决日程尚未排定。

  10月29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要求美国行政部门以积极行动支持台湾强化与印太区域及全球各国的官方关系与非官方伙伴关系,以行动支持台湾的国际参与”的“台北法案”。10月30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无异议通过“台北法案”。接下来法案会送众院院会表决。参、众两院提出的“台北法案”版本相同,不乏将台湾“外交关系”纳入美国国内法保障之意味。

  短短不到三年时间,特朗普已签署4个涉台法案,“台湾保证法”草案和“重新确认美国对台湾及执行‘与台湾关系法’之承诺”决议案有待参议院表决,“台北法案”有待众议院表决,通过后方能经由总统签署正式生效。据悉,美国会议员还在动议制订“台湾安全法”等涉台法案,并有意将美对台“六项保证”法律化。如“台湾安全法”完成立法并获总统签署,将是美台关系的重大突破,给中国和平统一带来巨大挑战。

  美国在逐步将台湾纳入美国法律体系甚至“治理范围”的同时,还对台实施“境外通关”政策(台湾的“中华民国”护照在台北桃园机场完成通关即可进入美国),这在亚洲尚属首例,足见美国企图将台湾纳入“海外版图”,强化台湾作为美国的境外势力范围。

  可以说,美国将台湾问题“法制化”与“内政化”,美对台政策由原先的在大陆和台湾之间藉三个联合公报和一个“与台湾关系法”平衡,转向用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与台湾交往法”、“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和一系列国防授权法等多项涉台法案的平衡是未来中美关系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最持久的挑战。

  再次,美不断强化对台支持与安全承诺,美台关系显着升温。除了以法律形式确认对台湾的保护与支持外,美国政府官员、军方人士、议员及学者等纷纷以不同形式表达对台湾的支持与安全承诺。2017年6月3日,美国防部长马蒂斯在第16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大会演讲中表示,“要履行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提供必要的防卫装备”。这是香格里拉对话会历史上美国防长首次公开提及台湾问题,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蓬佩奥、彭斯等美国高官也公开发表支持台湾的讲话,要求别国不要和台湾断交。美国国会议员挺台声浪高涨,对行政部门的施压日渐升高,促使美国行政部门官员在言行上更大胆、明确地支持台湾,批评大陆改变台海现状并反制大陆。2019年4月3日,“美国在台协会”发言人孟雨荷高调宣称从2005年开始,“美国在台协会”就有包括美军陆战队在内的现役军人驻守,挺台意味甚浓。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采取逐步行动展现对台湾的更大支持。美国知名台海问题专家沙特将美国在和台湾的关系上采取的“史无前例”的做法列举出来,作为美国正在以“切香肠”方式提升美台关系的例证。这些案例包括:美舰例行且公开穿行台海;以召回美国驻外大使方式支持台湾保“邦交国”;蔡英文出访帕劳,美国驻帕劳大使参加帕劳“国事”欢迎仪式;美国国防部《印太战略报告》将台湾与新西兰、新加坡等并列为“国家”;台湾驻纽约官员受美之邀参加美国在联合国总部组织的活动并被公开;将白宫国安顾问博尔顿与台湾国安会秘书长李大维的会面公开等。

  值得一提的是,“与台湾交往法”生效后,尤其是随着台湾进入“大选年”,美台官方高层互动明显升温,并且越来越公开、高调。据台“外交部”统计,截至2019年4月13日,自蔡英文上台以来,赴台的副助理部长层级的美国官员已达18人。⑤今年以来台湾重要官员郑文灿、林右昌、柯文哲和韩国瑜相继访美,受到美方高规格礼遇接待。其中,郑文灿、林右昌、柯文哲均进入白宫、国务院,受到美方高调的特殊礼遇,美方甚至主动在“美国在台协会”脸书、官方网站和国务院东亚局官方推特发布他们与美方高层会面的照片。2019年3月19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处长郦英杰则突破美台断交40年来的禁忌,公开与台“外交部长”吴钊燮出席在台“外交部”举行的记者会,正式宣布美台共同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谘询机制”作为美台定期交流平台。4月9日至16日,美国国务院副助卿米德伟访台,台“外交部”积极配合“美国在台协会”同步推出新闻稿。7月,蔡英文出访位于加勒比海的四个“邦交国”,去程首次“过境”纽约。蔡英文此次“过境”纽约超越其个人以及前任领导人的“过境”时间与行程内容,随行记者突破过往禁忌,即时跟踪报导,可视作台美关系的一种“突破”。⑥

  第四,美国逐步直接公开干预岛内政治活动,公开支持民进党。美国对台湾政治与政局影响重大,但长期以来主要是幕后操控,较少直接公开介入,但2018年以来,美国渐呈直接公开介入之势。在绿营“九合一”选情全面告急之时,蔡英文当局打出“大陆介入牌”与“大陆渗透牌”。美国方面则与蔡英文当局里应外合,一方面指责大陆介入台湾选举,另一方面在选前敏感时刻不断在台海地区展现军事力量,不仅派出航母穿越台海海峡,而且抛出美军在台海、南海军演的气球,并在选前的10月、11月,相继指派副助理国务卿斯科特·巴斯比、环保署首席副助理署长西田珍等访问台湾,毫不掩饰帮蔡英文当局拉抬选情。美国的类似举动在台历次地方选举中并不多见。

  对于2020年台湾“大选”,美国方面同样毫不掩饰介入之姿。2019年6月20日,美国国防部负责印太事务的助理部长薛福瑞称将“直接协助台湾建立能力防范中国对台湾选举的干预”。27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无异议表决通过“2020财政年度情报授权法”草案。该法案第503条特别针对大陆影响台湾选举提出“国会意见”,要求国家情报总监在2020年台湾“大选”后45天内,针对“大陆干预或破坏选举的任何行动”以及“美国遏止这类行动所做的努力”,向国会情报委员会提交报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