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区域经济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9-10-19 08:42:19


  中评社北京10月19日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前30年,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区域经济发展主要由国家重工业发展战略推动,采取的是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施向东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了沿海经济的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开始由非均衡发展转向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显着增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出发,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基本上采取的是均衡的发展战略,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在内陆地区,经历了156项工程建设和三线建设。在此阶段,中西部地区迅速建成了一批工业城市,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基础工业的发展,使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这对于改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布局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追求区域均衡目标。从整个生产力布局来看,强调区域平衡发展,国家在投资的地区分配和项目选取上,强调缩小地区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状况。

  二是形成了高度垂直的区域分工结构。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区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由国家计划予以安排,区域经济的组织和运行以垂直分工体系为主,区域间的横向联系较弱。

  三是强调区域发展自成体系。在均衡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全国实行工业扩散方针,鼓励一切有条件的省和自治区发展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鼓励一切有条件的行政地区和县发展五小工业。各地区形成了较为雷同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实施向东倾斜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具有其时代必然性,也是对改革开放以前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调整。实践证明,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正确的,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东部率先发展,进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推动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以“梯度发展理论”为核心,以效率优先为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有两大突破:一是打破了片面强调均衡布局的传统布局模式,承认地区间发展非均衡的现实,强调遵循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客观发展规律;二是强调集中资金和资源进行重点发展,同时在地区间形成产业结构转换的连续关系,从而使产业空间分布与地区经济互相联系,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相结合,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相结合。

  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这种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东部地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并确立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先后制定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以及主体功能区战略等,由此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基本形成,全面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同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通过三大战略引领,实现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融合,推动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使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一是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相对均衡的格局;二是区域空间布局由集中走向分散,趋于均衡;三是重点优势区域的集聚作用增强,城市群和经济圈等一些重点优势区域的集聚作用增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四是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建立,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发展、解决区域差距的重要方式之一。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重要经验

  从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创新区域发展战略。不同时期提出和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都具有显着的时代特征,具体内容不同,但一脉相承,体现了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要求。7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体现为努力认识和积极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

  在区域战略目标的选择上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推动的是“公平优先”的均衡发展,尽管在集中资源、加快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最大的短板是不能长久实现较高的效率。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转而推动“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虽然推动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引发了区域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如何协调“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看到,效率与公平之间相互依存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公平是效率提高的社会条件,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立足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正是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