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工业70年发展与战略演进
http://www.CRNTT.com   2019-10-11 08:45:12


 
  其二,关于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先行发展的战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加之西方国家的封锁形成诸多发展瓶颈。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央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策。重工业建设首先是建设钢铁、煤、电力、石油、机械制造、军事工业、有色金属及基本化学工业等。重工业优先发展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为后来工业化加速推进、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训练科技人才以及产业工人队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工业发展布局时也采取了倾斜式发展思路,建立了沿海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把工业发展的重点向基础好的沿海地区倾斜,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随着工业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工业布局逐渐优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作为一个大国,以先进行业和发达地区示范、带动传统行业和落后地区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从而更好提升经济发展的潜力。这也是我国多年来坚持部分行业、部分地区优先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关于以创新促发展的战略。

  科技创新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就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实施了“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高科技研发计划,推行一系列科研体制改革,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力,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一步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之,创新驱动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中国工业发展展望

  我国工业70年发展成就斐然,令人骄傲。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工业发展中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将面临一些变化:一是消费升级对我国工业发展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但战略机遇期仍存在;三是新技术等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将愈加深刻,工业将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需求升级、竞争加剧的裂变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主动作为,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顺应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重要法宝。未来,我国工业面临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和高品质化,工业将呈现需求导向型的发展特征。面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是要提升工业产品的品质,培育和打造一批质量可靠的国家自主品牌。二是要加快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定期制修订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和标准,加强质量政策引导和质量环境建设。

  第二,产业融合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大趋势。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是在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产业组织变革。产业融合包括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等方式。比如,生物芯片、纳米电子等是信息和生物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渗透融合;制造业服务化是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重组融合,融合后生产的新产品表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特征。产业融合本质上也是满足消费者更加个性化、更高品质的要求,它的基础是新技术革命。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革命为支撑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条件。

  第三,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要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产业分工、国际竞争格局。对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决定国家力量对比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和决定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未来工业领域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大,工业竞争力的来源只有科技创新。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力度,从而为工业发展增添强劲推动力。

  第四,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将更为紧密地互动。眼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一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产业国际化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大,产业转移步伐亦同步加大。二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会更加频繁。需要指出的是,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联系是否密切,关系到产业是否会空心化的问题。未来几年,我国的产业转移更多是源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二者的关系也会更为紧密。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