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病毒溯源得讲科学
http://www.CRNTT.com   2020-06-27 08:04:37


  中评社北京6月27日电/因为在环境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再加上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完成测定,北京的疫情溯源不断取得进展。按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推测,北京最近的疫情有两种可能来源,一种是进口食材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海产品或牛羊肉表面沾染了病毒,在低温条件下病毒长期生存并传染;另一种是其他疫源地的人进入市场以后造成了污染,导致了疫情的反弹。

  在科学层面,这波疫情溯源逐渐清晰,有利于当前开展防控,将病毒传播控制在最小范围。而一些缺乏依据的猜测,却与病毒溯源的初衷背道而驰。其中,一些自媒体在微博等平台渲染阴谋论,一位有着400万粉丝的大V公然发表“敌人故意投毒”的言论,引发不利于防控的恐慌。

  面对北京出现的本土疫情,公众在所难免地感到紧张。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疫情防控的重点转为防止境外输入为主,现在突然又出现来源尚不明确的本土疫情,自然让人产生新的担忧。对此,实事求是地开展病毒溯源,做好信息发布,能够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在这波疫情中新的传播规律的发现,也对今后改善防控手段与方法意义重大。

  而散布新发疫情是境外投毒的言论,则对疏导公众情绪毫无益处。就算科学证实病毒可能来自于境外,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有人“投毒”。毫无依据地指责,只会增加公众的担心,煽动社会情绪,对开展防疫的国际合作造成不利局面。

  对于故意投毒这种有违人伦天理的做法,本来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抵制。除非有切实的证据,否则仅仅是发表这种质疑本身,就是反文明和反常识的。这些散布投毒言论的人都是大V,粉丝众多,在互联网上有话语权,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无论如何,病毒溯源是严肃的科学工作,而不是信口开河的假想。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针对互联网上出现的不理性言论,主管部门开展了几轮有效整治,“世界失控了”“华商太难……”等营销号被坚决清除。与线下开展联防联控一样,防止网络空间的异化是消除疫情“次生灾害”的重要方面。人们应当认清,一些营销号借机而起,挑动极端情绪,实则只是为了自己的流量变现。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防控措施的成熟,对新冠病毒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有能力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判断,北京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而且各项防治措施还要进一步加强落实。与此同时,对围绕疫情的阴谋论不能掉以轻心,这种“毒”让人心撕裂,让善意被诋毁,是对理性文明的挑衅。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局势中,更需要回归事实,让科学掌握主导权,而不是让谣言满天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钟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