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导读
2005年12月号,总第96期

  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似乎永远不缺悲观的音调:最新一轮中国经济崩溃论先是由前克林顿政府的经济顾问罗伯特.维施考特提出,他预言中国经济会在十年内崩溃,理由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对工业产能的过度投资。接着,著名的兰德公司也发表了一个报告,称二0二0年中国将成为穷国,理由也是产能过剩与金融危机。事实上,从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就不断流行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崩溃论,而…
  (更多......)


智囊阔论
 
二○○六中国经济与宏观政策展望 王长胜(北京)
中国经济:新规划的精彩脉动 张 锐(广州)

焦点传真
 
日本政界重组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王 屏( 北京)
从日美军事合作一体化看日本安全走向 高海宽(北京)

政治观察
■喜中有忧的两岸关系
章念驰(上海)
■中台美日:不等边四角与斜三角
刘超荣(台湾)
时代思潮
■中国应如何建立“和谐世界”
谭 中(美国)
社论
■国民党能夺取选举主动权吗
本刊编辑部
政经访谈
■夏佳理:香港行政会议改组并非恢复“精英制”
王 平(香港)
观察与思考
■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挑战与外交新任务
崔海智(武汉)
■法国巴黎骚乱透视
李 海(洛阳)
经济纵横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规划的战略支撑
王金柱(北京)
中国社会
■构建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欧永生(澳门)
军事天地
■中美军事交流继续发展乃大势所趋
罗 援(北京)
张双鹏(北京)
两岸四地
■台湾县市长选举与未来政局发展
盛治仁(台湾)
■台湾二次金改争议的来龙去脉
许振明(台湾)
连系中华
■澳门可持续发展中的旧区重建——城市规划
黄枝连(澳门)
思想者论坛
■中欧战略接近:现状与前景
主持人:郭震远(北京)
评论员:顾俊礼(北京)
    邢 骅(北京)
    冯仲平(北京)
    吴 弦(北京)
    李义虎(北京)
    原 颖(北京)
国际视野
■变化中的东亚格局与美国因素
管清友(北京)
■萨拉菲主义:基地组织的思想来源
胡炜(洛阳)
何涛(洛阳)
政魁解剖
■默克尔:德国新总理、欧洲「铁娘子」
吕义国(北京)
文化大观
■台湾的茶文化与两岸文化交流
罗祥喜(香港)
情景网络
■马老尽瘁犹未已
卢正邦(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