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6年12月号,总第108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安倍内阁政策趋向与中日关系发展前景

  尽管如此,但一般的分析认为,安倍上台以后,公开提升日台官方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双方的实质关系却会有所进展。这里的实质关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日台实质关系包括了“准同盟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等。除此之外,还有民进党当局极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将台日关系公开化。其实无论“准同盟化”,还是“制度化”,毕竟还只是台面下的东西,但如果能把台面下的东西公开化,当然是更高的目标。所谓“法律化”,实际上是指日本在对台问题上效仿美国,也搞出一个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到目前为止,有关专家的看法是,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台湾当局对此却费尽心机。总之,目前民进党当局正在积极布局,极力想乘安倍上台可能会效为亲台的时机,把台日实质关系向上提升一步。

  安倍言辞中表露出插手台湾的倾向

  在日本和台湾都有共同需求的情况下,未来台日关系会是一个什么走向呢?

  此次安倍在北京重申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搞“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这是日本的一贯说法。但同时他也强调“反对片面改变台海现状”。这是一个关键字,台湾对这一点很看重。这一条是美国一再坚持的,日本只是在这几年刚刚开始说。此次安倍在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首次公开表明这一立场,其实是直接对中国的对台政策指手画脚,也是日本插手台湾问题升级的具体表现。

  [郭震远插话:其后还有话,就是“希望当事者用和平的方式”等等,我看到这里的感觉,与你刚刚讲的感觉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升级了。]

  安倍一厢情愿想将日台关系
  从两岸关系中剥离出来

  就未来的日台关系而言,安倍政府不可能不考虑到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日本的政治家也应该都知道这一点,这是毋庸置疑的。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安倍公开挑动这根敏感神经的可能性不大。比如说,在台湾问题上,他不能走得太远、太公开、太刺激。但是同样,从遏制中国的战略出发,他会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扩大对台湾问题的影响力。

  所以,在这样的双重目标之下,安倍政权在策略上试图把日台关系从中日关系中剥离出来,他试图推行平行发展与两岸的关系的策略。其实,在这方面,日本政府的很多政策思路都表现出了一致性,包括所谓的政经分离政策。安倍一厢情愿地以为,渐进性地与两岸各自发展关系,谁也不妨碍谁。在具体的做法上,则尽量避免刺激中国,但同时加强台面下的与台湾的关系,促进双方实质关系的提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实质的东西都有了,公开的方面还不刺激中国,以避免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这种做法当然是中国所无法同意的。
  
  日本意图模仿美国
  点滴突破方式值得关注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日台高层接触管道的建立,值得各方高度关注。这种情况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出现,像台湾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来来往往日本已经非常频繁。他早已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与日本政府高层搭上了关系,只是没有公开化而已。

  再就是日台实质关系的提升。从目前日本的对台政策发展来看,这几乎成了一种趋向,有必要引起关注地区和平稳定人士的警惕。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日台关系的美台模式化。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比照美国,实际上是企图将台湾也作为自己手中遏制中国的一颗棋子。近年来,日本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动作,比如在台湾参与WHO的问题等,未来不能完全排除日本在台湾地区领导人“过境”问题上也搬出美国的做法来为其开脱的可能性。

  孙茹:中日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

孙茹

  安倍访华说明中日关系的改善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我感觉,中日关系融入了太多的情感因素。当然,这种感情因素,反映了中日关系既深且广,牵动两国之间从民众到政府的方方面面。

  结构性矛盾依旧是中日障碍
  安倍具有民族主义倾向
  
  安倍上台,的确为中日改善关系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且两国领导人都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但是中日关系现在的状态还是属于一个比较差的状态,还没有恢复到小泉上台之前的那种状态;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日关系的良好状态,相差更远。

  从安倍政权走向看,如果安倍能够安然渡过明年参议院大选,他将推动修宪。修宪之后,日本会不会进一步摆脱战后体制,这会不会对中日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需要观察。

  在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安倍的历史观是很模糊的。一方面,他援引村山富士的讲话,承诺要“做深刻的反省,不美化军国主义”;另一方面,他在远东军事法庭问题上,却声称远东军事法庭确认的甲级战犯,按照日本国内法律来说不是战犯。我感到,这里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从根本上来说,他在历史观上属于右翼,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而恰恰是民族主义的增长,对中日关系的改善构成很大的障碍。

  历史问题之外,中日之间存在深刻的战略矛盾和冲突。首先是台湾问题,这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今后日台关系可能会越走越近,将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构成更大挑战。

  第二个是东亚地区的主导权之争。中国以前更多是一个政治大国,但是经济实力不强;日本多年来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是政治力量不强。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增长,日本则谋求发挥更大的政治和安全作用,双方都有一个调适的过程。以往日本强、中国弱的局面,可能更多地向平衡状态发展,或者说中国地位强化得更好;对日本来说,短期还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对中国的崛起,日本抱有一种怀疑心态,通过追随美国、密切美日军事同盟等措施,一方面减少中国的崛起对日本的冲击,另一方面谋求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是中日之间围绕能源安全展开的竞争。围绕俄罗斯修建安大线和安纳线的竞争、东海油气田问题可归结为能源竞争。东海油气田开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日关系中曾经不是一个问题,但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双方均具有战略意涵。

  安倍上台为中日关系改善营造了友好气氛,有助于缓解中日在上述问题上的矛盾。由于中日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当前友好气氛能持续多久,仍需谨慎对待。

  美国不愿介入中日关系
  
  美国希望日本改善与邻国关系,对安倍访华基本上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布希总统对安倍出访中、韩感到“高兴”。

  近年来中日交恶,美国官方基本上持关注但是不介入的态度,但并不希望日本与邻国关系持续恶化。这里头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从维护东亚地区稳定来说,中日关系恶化不利于保持地区稳定,不利于美国维持在东亚地区的霸权。第二,是美国近年来与中日同时发展关系的需要。从政治上来讲,美日是同盟关系,美国推动日本发挥更大的政治与安全作用。美国在二零零零年十月发表的《阿米蒂奇报告》,希望日本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成为远东的英国,报告的政策建议大部分为日本采纳,美日同盟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在中国崛起背景下,中美关系已从双方发展到地区和全球层面,双方在地区安全、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增强。中、日双方都谋求获得美国支持,令美陷入尴尬境地。第三,中、日关系恶化不利于美国解决朝核问题。美国举行六方会谈的初衷是形成对朝统一阵线,中日关系恶化分散美国精力,不利于美国形成对朝一致立场。

  日本挑战美国对历史的认知

  中日之间的历史纠纷,也牵引出美日之间的历史问题。美日之间的历史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游就馆对大东亚战争的解说词方面。游就馆是军事历史博物馆,设在靖国神社内。在解释太平洋战争起源的原因时,游就馆解释说由于美国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迫使日本偷袭珍珠港。游就馆还把大东亚战争中日本对其他国家的侵略,美化为帮助这些国家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解放”行动。该馆的解说词实际上反映了日本官方对战争的认识,直接挑战美国的历史认知和远东军事法庭的合法性。

  九月十四号的听证会上,海德直接要求日本修改游旧馆的解说词。在此之前,像保守的前日本驻泰国大使、游旧馆顾问冈崎俊彦,称已经听取美国的意见,着手修改游旧馆的解说词。但是在对中国的侵略和对韩国的殖民统治方面,并没有改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