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仁:选举结果会影响两岸交流
各方面对三合一选举的解读不尽相同,不过我觉得国际方面看三合一选举的态度非常重要。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地方选举,有人把它看成是一次不信任投票,但大部分的国际媒体基本上是把它看成是一次信任投票。这跟民进党操作选举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民进党一直希望把它定位为一次地方选举,但陈水扁的辅选方式,比如他说如果民进党选输两岸关系会紧缩这些话,基本上就把这场选举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有很大收获,会影响到未来两岸的交流。而影响的方式,就跟过去民进党在野时地方包围中央的策略一样,未来国民党在两岸交流上面也可能会运用这种方式,包括县市首长、乡镇市长、一些县市议员,也会采取这种地方包围中央的方式,强迫要求民进党政府在两岸交流上进一步开放。这也是民进党政府未来要好好处理的。
不过,如果泛蓝阵营采取这种冒进政策,会不会引起人民的反感,是国亲要非常谨慎处理的。虽然现在看起来形势大好,整个国亲阵营对于选举结果非常满意,但我在选前我就说,现在民进党面临许多弊案问题,国民党里面也存在很多这类问题,如果国民党一直不愿意很正面地去面对这些问题,未来会有危机。基本上大家对于马英九主席的操守没有太大的争议,但他担任国民党主席之后,很多这样的弊案都要概括承受,这会影响到未来整个国民党的形象。
过去民进党一直在两岸问题采取非常强硬的态度,但是针对三合一选举结果,我认为陈水扁总统跟民进党在两岸关系方面应该尊重在野党的意见;虽然陈水扁在元旦文告中说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但我觉得不会对两岸关系有太大的影响。其实台湾能开放的,除了两岸直航,基本上都开放了。
如何处理两岸问题
是马英九未来的最大挑战
未来陈水扁跟民进党可能要很注意的一点是,共产党跟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交流的速度会加快。马英九今年底卸任台北市长以后,是一个阳春主席,他用什么方式参与总统大选呢?我觉得考验他智慧的地方,势必在两岸议题方面。
我们看到马英九主席对两岸问题基本上不太表态,但未来两岸问题对马主席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关键;他要怎么样来选总统,两岸问题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他除了坚持反共立场以外,对于统一的态度,要有比较明确的表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未来两大党这样的总统大选,他势必要在这个问题上面非常谨慎。两岸问题,是马英九一个非常大的罩门。
谈到二OO八年的选举,当然就会关系到现在。我觉得,泛蓝一直有一个看法,认为台湾经济不好,人民生活不好,会对未来的选举产生影响。我不那么悲观,因为台湾的经济没有看坏的情况发生,台湾现在的经济状况比陈水扁刚当选时好多了,泛蓝以操作经济议题来影响大选,可能不切实际。至于弊案,两大阵营都有弊案,我认为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处理两岸关系要更有智慧
因此,未来两年处理两岸问题,要更有智慧。我的看法是,陈水扁在剩下最后的两年时间里,宪法跟两岸问题是他可能够留名青史的领域。从目前看来,制订新宪法的困难度相当高,但在两岸议题上还是大有可为的。
化解敌意的三条件:安全、尊严与对等
我认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可以依循三个阶段来推进。第一个阶段是化解敌意,第二个阶段是全面交流,第三个阶段通过政治谈判建立两岸政治合作机制。在化解敌意当中,我们一直的要求就是安全、尊严跟对等。其实这三个条件,我觉得泛蓝泛绿都会接受。
安全方面,台湾人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两岸发生战争。因此,无论泛蓝还是泛绿,都应该把这个当作最高的准则;泛蓝在跟中国共产党交往的时候,应该特别强调这一点,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
尊严方面,台湾人民是需要尊严的,这牵涉到外交休兵问题。我们在跟大陆智库的交往的时候也说,大陆应该适度让台湾有一些邦交国,不要因为这样的邦交国的争夺耗费双方的资源。比如说台湾要有相当,比如三十个国家的邦交国数字,我们也不用逾越太多;大陆应该容忍这样一个数字,让台湾人民觉得有尊严。
对等方面,就是大陆跟台湾对等,这是非常重要的看法。从目前来看,大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叫中华民国,当然对一些泛绿基本教义派的选民或支持者来说,中华民国是不可以接受的。但陈水扁也说过四不一没有,其实这是一个善意。大陆如果认识到的话,这才是两岸统合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大家如果想想看,二OO八年的总统大选的时候,中华民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决,即使中华民国派胜,那个时候的比例也是五比五,不会差太多,会造成台湾更严重的分裂。未来国民党如果真的拿到二OO八年的政权,我可以预测,民进党大多数的政治人物,一定会靠到台联这边来,诉求一定会往急独的方向走,会造成台湾内部更大的冲突。大陆如果想在蓝绿对抗和分裂中拿到什么好处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未来大陆要处理是整个台湾、整个中华民国问题,而不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或所谓的台独的分子。
所以,目前来讲的话,第一个步骤,在化解敌意当中,安全、尊严、对等这三部分,我认为基本上多数蓝绿方面的人士都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的问题是,在敌意还没有化解的情况下就谈交流,会产生很大的冲突。泛蓝方面认为大陆的敌意没有那么高,强调要扩大交流,而泛绿方面认为大陆的敌意相当高,认为交流要适度。陈水扁元旦文告中之所以提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也是因为两岸的敌意还没有化解。
泛绿认为,如果两岸敌意的化解没有共识而继续交流下去,一定会造成两岸更大的冲突,也会造成蓝绿方面更大的冲突。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先把敌意化解之后,我们才能进行全面的交流。全面交流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政治统合的谈判。
在政治统合谈判里,我觉得两岸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跟我们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不要拘泥于说要采用什么欧盟的方式、邦联的方式,或者其他政治模式。如果以僵化的现成的模式去套用的话,我觉得可能会对我们未来两岸的政治统合模式,形成一些阻碍。所以我认为,未来两岸人民、两岸的领导者应该更有智慧去发展出一套两岸人民都可以接受的统合模式。
侯汉君: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
泛蓝未必比泛绿有很大优势
我就两岸关系问题作一些补充。我们从地缘政治或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强权,像中国这种强权,在强大的时候,周边的国家是挡不住的,没有不被吸引去的,从来没有,抵抗的效果是非常低的。那么台湾,从务实的角度说,面对大陆的强大吸力,怎么样取得对自己最有利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两岸关系上,泛绿不见得一定比泛蓝吃亏多少,因为马英九主席一些看法(如谈民主、支持法轮功、支持学运),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因此,泛蓝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不见得比民进党或泛绿有多大的优势。如果三通是在泛绿的手上完成,对泛蓝来说,利基就少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这个三通,刚才李主任也说,台湾该开放的都开放了,祇有少部分没开放,问题是这关键的少数象征意义很大,民进党敢不敢跨出这一步,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民进党真的要在两岸政策里面跟泛蓝竞争,就一定要有所突破。如果能够有所突破,泛蓝的利基就会减一大半,并可能使所谓的中间选民,或者中间偏绿的选民,立刻回来。
两岸议题一定是二OO八年台湾蓝绿阵营最大的一个拔河战,谁能在这里得到民众最多的肯定,二OO八年胜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现在大概有一百五十万台湾人移居大陆常住,或者经常往来于两岸之间。这个数字祇会增加,不会减少。台湾有什么有效的政策可以不让台湾人去大陆吗?如果没有,我们就要好好想想,正如外国人讲的,如果你不能抗拒它,你就参与它。从这里来看两岸关系,我认为祇有这样子,才对台湾的长远发展有利。
张五岳:陈水扁元旦文告的两种思考
陈水扁在元旦文告中,把政治定位讲得这么清楚,我觉得他有两种思考:一种思考是,把政治定位讲得这么清楚,把台湾的主体意识这么强化,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北京方面愿意跟台北进行经贸社会的交流,我相信陈水扁会不持异议,不会反对的。因为相较于泛蓝,他并不逊色,他不接受一中,不承认九二共识,照样可以发展两岸关系。但陈水扁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即万一北京方面因为他把政治定位讲得这么清楚,不跟民进党政府进行任何互动,可能使得他全力去搞宪改及强化台湾主体意识更具理由,并将强化台湾主体意识作为O七年的立委选举及O八年的总统大选的主轴。
二OO五年是两岸关系重要的转折年:人事上,辜汪的相继辞世,让辜汪会谈成为一个制度上的绝唱;政策上,反分裂法的通过,表明北京的对台政策有一些新思维;交流上,春节包机,双向对飞,不中继,已经开启两岸关系另外一个氛围。两岸的协商模式也改变了,澳门春节包机协商模式已经发展出官方授权、民间出面、官员主谈,以及事后各自认可的这样一套协商模式。
我认为,未来一年半即二OO六年到二OO七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如果两岸政治上能够和解,经济议题能够合作,台海能够确保和平,那么,不管二OO八年政权谁属,两岸关系都会持续往前推进。可是这一年半的时间万一空转,不管二OO八年由哪个政党执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会对两岸关系的整体发展产生一些所谓的不利因素?大家也可在这些方面谈些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