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5年8月号,总第92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大陆经济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

  戴立宁:「大中国」已存于世人眼中

  今天所要谈的问题,对我而言,应该是given;答案是那么的明显早在那儿具体呈现了,应该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余地。两岸的关系基本上绝对不再是「国共斗争、反共抗俄」那个时代,一种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两岸关系的发展,从现在到未来,尤其是在经济和产业方面,已经演进成一种共荣共辱、双赢双输──共创新局的竞争合作关系。

  反分裂法的目的是避免战争

  就从刚刚大家都谈到的《反分裂法》说起吧。心平气和地想一想:真的要打仗,还需要先立一个法律,来规定如何打、何时打吗?那才是笑话。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反分裂法》的制定,其主要目的,不是两岸要战争,而是如何能够避免两岸间的战争。

  台湾的一些作为,确实曾经把两岸关系逼到非战不可的死角。全世界都警觉到战争的气息──只有台湾,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好像满不在乎、不以为意。

  历史是一面镜子,现代民主国家的发展,大致延袭着某些一定的过程。比如说:第一代的领导人,通常都是对现实不满的高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天生是反对党),所以革命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谓「上医医国」,各国的国父,多数是医生。我们的国父如此,越南的胡志明也是医生。

  医生可以做国父,但是秀才造反,往往一事无成;真要成功,还是靠鎗杆子出政权。所以第二代的领导人必定是军人。马上得天下,未必能马上治天下;因此第三代的领导人是工业家。台湾如此,大陆何尝不然。所以说:中国大陆现在的主政者,以我的观点,不是第四代,而是第三代领导人。他们好不容易从军人手中取得了政权。也尝到了经济发展的果实。他们没有理由好战,一旦战争爆发,很可能政权又回到了军人。

  反分裂法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避免战争,才需要订定法律,预告了战争发生的条件和危险,从而成为避险的依据。假如我们可以抓牢这个基调,相信会对《反分裂法》有更深一层的领悟。

  台湾部分人对美国存有奢望

  最近,中国大陆的各大城市都发生了反日的活动。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一百年的苦难,可以说和日本有脱不了的关系。美日联盟,防范中国的崛起,居然把台湾也包括在内。让台湾的某些人,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中日纷争、海峡有事之时,希望美国能派一两艘航空母舰来帮忙防守台湾。

  如果从美国利益的角度出发,大陆跟台湾长期地维持对立,是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的了。两岸对立的局面,可以继续维持推销它那过时但高价的武器。美国的崛起,主要就是靠着两次世界大战,你在打仗,他在卖武器赚钱,卖着卖着,变成了世界第一强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大事,最早是从罗马帝国、拿破仑的陆权开始,发展到海权;到了二次大战快结束时候,海权开始末落,空权取而代之。想一想,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著名战舰,那一艘不是被空军炸沉的。空权鼎盛的时候,航空母舰是霸王,舰载机所向无敌,只要发现敌踪,无一能够幸免。

  但是今天,今天的局势再变,陆地上的一颗飞弹,就可以打五、六千哩,横越太平洋;航空母舰不再有用了,反而成为飞弹最好的靶子。要美国派一艘航空母舰来台湾海峡当飞弹的靶子,山姆大叔就算再有钱、再蠢,恐怕也得要仔细考虑。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超强,有名无名之师,可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在东亚的两场战争,韩战和越战,美国人只能抱头鼠窜。一个北韩已经让美国人心寒了,如何期望美国为防卫台湾去打一场毫无把握的仗?

  这个世界又重新回到了陆权,欧亚大陆岛从法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而中国,必然成为世界权力的中心。相对的,日本和英国很仿徨,他们被吊在大陆岛的两旁,随时都有可能被边缘化。

  历史情仇与血缘胳带

  欧盟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体,看一看、想一想,其实中国在三千年前的秦朝已经完成了今天欧盟的结合。我们比他早了三千年。我们观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电视剧,其情节和法兰西的称霸、普鲁士的建国又有什么不同。

  往前看一百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出超国,三样商品,所向无敌:茶叶、丝和瓷器。鸦片战争其实是个贸易战争,为平衡贸易而战。但是这一百年中,就从台湾的割让开始,中国人是极苦闷的,极其苦闷的……

  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是不是真的崛起了?台湾未来的命运又如何?多少专家都在为大陆和台湾筹算,算一算未来的局面将会如何发展。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富烧香、穷算命。当今的情势,是有人乐观,总是在烧香;有人悲观,忙着去算命。纵使纯粹从台湾的角度看未来,其实我们永远也抛不开历史的情仇、割不断血的脐带。

  郑成功与蒋介石的雷同

  台湾,这一块我们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当二十年前的大陆在搞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台湾人在努力建设;二十年后,没有想到,风倒反了过来,大陆在努力建设,台湾却在大擂大鼓地搞起了文化大革命。

  我们在做什么,尤其是这几年,不是单单在空转,而且是逐渐、逐渐地沈沦。

  假如历史是面镜子,回顾一下百年前的郑成功和台湾。假如说,郑成功和蒋介石有某些雷同,都是来台的第一代,他们另外一些相同点是,来台的第二代、儿子的名字中都有「经」这个字,郑经和蒋经国。到了第三代,历史告诉我们,当郑氏第三代投降的时候,领导人的名字叫做郑克塽。你不觉得,台湾现在的政客们,一个个都「爽」得一蹋糊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