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恐怖活动最有可能给海上运输及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以海洋石油运输为例,中国进口的原油主要是通过油轮运输的,而笨重迟缓的油轮很容易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以一艘30万吨的VLCC油轮遭受袭击为例。VLCC油轮目前的造价高达1亿美元/艘,原油以每桶70美元计算,30万吨原油的价格为1.5亿美元,加上油轮的成本总共达到2.5亿美元。而且油轮遭袭将产生严重后果和巨大影响。2002年10月,“林堡”号油轮被袭事件震动全球,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油价上升、海运保险费大涨、航运公司亏损、全球经济受挫等。满载原油的油轮如果被恐怖分子劫持撞向港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构筑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
海洋运输安全合作机制
对于海洋运输安全问题,国内的许多官员、学者和媒体都给予了关注,但是对于潜在的威胁,他们或是基于大国对抗的思维考虑问题,或是建议采取消极逃避的策略。例如,不久前一些媒体渲染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很可能会封锁马六甲海峡,作为对策提出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等方案,以解决海洋运输安全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种基于对抗的思维,中国不能以这种方式维护自身的海洋运输安全。因为这种以美国为假想敌,以冷战式的思维观察问题的方式,不仅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相矛盾,甚至还可能引起相关国家的不必要反应,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运河固有的主权、利益等方面的敏感性及其易被封闭、破坏的脆弱性,并不能提升海洋运输的安全系数。我们认为,海上恐怖主义是海洋运输安全的主要威胁,只有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对其实行有效的打击,才能真正维护中国的海洋运输安全。此次中国海军远征索马里,即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海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具有跨国性、联动性、扩散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国家之间、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加强安全合作,通过照顾到各方利益的平等合作,建立国际安全机制和跨国协调来共同应对新的安全威胁。3而世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海洋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重要媒介,从而使海洋安全的公共性质越发突出。建立各国共同参与的海上安全机制,确保海洋公共安全是海洋地缘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为中国通过合作与秩序维护海上安全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所以,中国提出和宣导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超越差异和分歧,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通过合作促进安全为宗旨的新安全观,应该成为打击海上恐怖主义,维护海洋运输安全的指导思想。
在海洋运输安全上,由于海运航线的公共性,中国可以与相关国家基于保护航线安全的共同利益,强化共同的海运安全,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海运安全体系。以东亚各国为例。东亚各国由于相似的地缘特征,对保障海外资源、特别是能源供应安全非常重视,都认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外资源的安全。中国、日本、韩国都认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需要从保障海外资源的获取、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运输的安全入手。例如,日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明确规定,“确保重要物资的稳定供应在经济安全保障方面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保障范围涉及能源、矿物资源及粮食,同时包括确保重要物资稳定供应的海上运输线。4
由于同在东亚以及类似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中、日、韩三国的依赖的海运基本相同。海运航线的相同性导致的在海洋运输方面的共同利益,可以成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海洋安全合作的起点和基点。而且这种合作,无疑又增强了中国维护海运安全的实力。
注释:
(1)Catherine Zara Raymond, “Maritime Security : The Singaporean Experience”, Institute of Defence and Strategic Studies, Singapore, October 2005, p. 12.
(2)Anne Korin and GalLuft, “Terrorism Goesto Sea”,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2004.p.22.
(3)李学保:《全球化视角下的安全:两种不同的理解及分歧的原因》,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7期,第74页。
(4)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