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帕蒂尔政治生涯开始的第五个年头——重新选举之后,她即当选为马哈拉施特邦地方政府的教育部副部长。自此,尽管先后有四位该政府总理掌管马哈拉施特邦,帕蒂尔却一直稳稳地担任地方内阁部长的职务,主管文化、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工作。1985年,被选为印度联邦院(上议院)副议长后,帕蒂尔正式从地方政界进入了全国性政坛。1991年她当选印度人民院(下院)议员,1996年此届议员任满以后,帕蒂尔进入了八年的政治冬眠期。2004年她再度参加拉贾斯坦邦邦长的竞选,并再次高票当选。
普拉蒂巴•帕蒂尔45年的政治生涯,就是在书写印度女性从政的历史,这次的当选为她创造的政坛神话填上了最精彩的一笔。以下的几个数字,简要地概括了这位印度女性传奇的政治生涯。23——从1962年开始,帕蒂尔连续23年当选国大党地方议员,创造了马哈拉施特邦妇女连续从政的纪录;10——在帕蒂尔参加的7次地方和三次中央选举当中,她没有一次失败;1——拉贾斯坦邦第一位女邦长;1——印度第一位女总统。
对于尼赫鲁——甘地家族的忠诚
尼赫鲁—甘地家族,这个在印度政治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在普拉蒂巴•帕蒂尔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人说,普拉蒂巴•帕蒂尔对于这个家族的忠诚是成就她今天总统地位最为重要的因素。帕蒂尔同甘地家族的密切关系历史悠久,最早要追溯到1977年。当时由于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印度也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英•甘地总理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政策。这一政策遭到广泛批评,国大党也因此分裂。在马哈拉斯特拉邦,普拉蒂巴的政治“导师”查万就“另立山头”组建了“国家国大党”。在这关键时刻,普拉蒂巴选择与她的导师分道扬镳,坚决支持英•甘地。同一年,她因为抗议政府“逮捕”英吉拉•甘地入狱10天。后来她担当起国大党在马哈拉斯特拉邦主要领导人的角色,积极地进行反对“国家国大党”的活动,并领导国大党在1980年的选举中夺回了政权。 普拉蒂巴同英•甘地及其家族的友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很少有人知道,在英•甘地的小儿子桑杰•甘地意外去世后,是普拉蒂巴守在英•甘地的厨房里每天为她准备食物。这种深厚的友谊使得英•甘地遇刺后,普拉蒂巴一度陷入低沉的情绪中。
1985年,她经过拉吉夫•甘地的推荐进入了全国政坛。此后一直与甘地家族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次也是索尼亚•甘地推荐她为总统候选人的。由于普拉蒂巴多年的经营,她所在的杜里和南都巴尔等农村选区一直是国大党的“坚固阵地”。从英•甘地开始的每个国大党领导人,包括拉•甘地和索尼亚•甘地,在马哈拉斯特拉邦的选举活动都是从这两个选区开始。
普拉蒂巴“大嫂”的风雨总统路
普拉蒂巴•帕蒂尔给公众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思想开放自由,平易近人的普通印度妇女。据说在她担任拉贾斯坦邦长的时候,邦长府的大门永远对外敞开着,她每天要亲自接待大量的民众来访。专长于社会福利方面工作的她还担任了许多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组织的荣誉主席,为盲人和穷人妇女设立了工业训练所和开设缝纫班,在新德里和第一大城孟买等地成立职业妇女宿舍,为农村青年设立一家技术学院,并为家乡妇女成立一家合作社银行。她在拉吉斯坦省省长任内,也曾拒绝签署一项禁止改变宗教信仰的所谓“宗教自由法案”,认为这项法案实际是违反宗教和人权自由。由于她贴近百姓,关心民生疾苦,在她选区的选民都称她为“大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