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魁解剖
2006年5月号,总第101期

【 第1页 第2页 】  
加拿大总理哈珀:灵活的新保守主义者
陈昌升(北京)
本刊特约撰述



  .加拿大新总理哈珀是怎样的人?
  .他会是「加拿大版的小布什」吗?
  .他的人生经历为何?
  .他的内政外交政策是什么?

  二○○六年一月廿四日,加拿大保守党在联邦众议院选举中击败连续执政十二年的自由党,使该党领袖斯蒂芬.哈珀成为加拿大新一届政府总理。胜选后的哈珀满面笑容地携妻子在卡尔加里保守党总部向欢呼的支持者发表讲话。哈珀首先感谢广大选民用选票给了他一个「变革国家」的机会,他表示有信心把加拿大建成一个「强大、统一、独立、自由的国家」。

  现年四十六岁的哈珀是十二年来加拿大保守党的首位总理,也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哈珀在此次选举中获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他在海外的知名度不高,即使是在国内,他给公众的形象也是易怒、笨拙,更适合留在家里研究经济理论,而不是向选民赔笑作揖。哈珀领导的保守党在二○○四年六月大选中曾败给马丁领导的自由党。能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卷土重来,最终入主渥太华,年轻的哈珀究竟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个人特质与经历呢?

  「北方版的小布什」?

  哈珀一九五九年出生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中学毕业后,他随父母迁居到加拿大西部盛产石油的艾伯塔省,并进入卡尔加里大学深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早在少年时代,哈珀就加入了加拿大政坛传奇人物特鲁多所领导的自由党,不过那很难算得上是一种真正自觉的政治选择。大学时代才是哈珀政治意识觉醒的时期。从学术上来讲,当时卡尔加里大学的政治学和经济学都笼罩着一层右翼色彩,校园中的政治氛围对年轻的哈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是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新保守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这自然进一步引发了哈珀对右翼政治理念的兴趣。

  然而,真正促使哈珀皈依新保守主义思想的则是当时加拿大自由派政府政策的失败。哈珀后来曾多次谈到他当时亲身体会到了特鲁多政府的国家能源政策给艾伯塔省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眼见艾伯塔省的经济萧条、失业激增,哈珀终于下定决心投身到保守主义政治运动当中。直到从政多年之后,哈珀仍然对特鲁多的自由主义政治主张耿耿于怀。二○○○年特鲁多去世的时候,加拿大举国悼念这位政坛巨人,舆论界到处都是对他的溢美之词,而哈珀却在一篇专栏文章中不客气的点出特鲁多的「中央主义、社会主义和双语主义」政策给加拿大带来的危害;甚至批评特鲁多既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服役,也没有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与二十世纪这些真正伟大的事件擦肩而过」,分明是在暗示特鲁多不够跻身伟大政治家之列。

  如果说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是从正面、从外部引领哈珀拥抱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精神导师的话,那么特鲁多在加拿大政坛的威望以及他的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则从内部激发了哈珀内心世界的政治抱负,成为哈珀立志要战胜和超越的对象。

  正因为哈珀有着强烈的新保守主义思想背景,所以有些舆论把他称为「加拿大版的小布什」。

  政坛的跨栏高手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具有坚定的政治理念是其取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然而,现实政治又是一门讲究妥协和灵活的艺术,一味死守某种政治理念是很难在选举政治中获胜的。

  在赢得本次大选之前,许多舆论大都强调哈珀坚持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一面,而对其灵活的政治技巧估计不足。

  以前的哈珀确有不少带有强烈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惊人之语。比如他在二○○一年的一封致艾伯塔省长拉尔夫.克莱恩的署名公开信中,与其他几位该省的右翼保守政治家和学术界人士一道,要求克莱恩「为艾伯塔省建起一道防火墙,以防不怀好意、咄咄逼人的联邦政府在司法问题上侵犯本省的权利。」很难想像一位怀有全国性政治抱负的人敢将地方本位主义色彩这样浓厚的话公之于众,这封信后来也的确成为哈珀政敌攻击他的一个口实。再比如,在二○○四年大选中哈珀有关同性恋婚姻和堕胎权利的言论也得罪了不少选民。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哈珀的意识形态色彩太强烈,缺乏应付选举政治的足够技巧,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