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个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义

http://www.CRNTT.com   2010-12-13 09:25:39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提高收入水平

  问:中国目前正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贫富差距正在阻碍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您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或者更远的将来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这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

  张车伟:“十二五”时期是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的时期,尽快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刻不容缓。虽然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收入分配问题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但这一过程并不会自动完成,而是需要通过体制性的机制创新,不断校正收入分配中的市场失败,最终实现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仅需要加强再分配的收入调节作用,更需要改变初次分配中的不合理局面,形成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机制。

  第一,改革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促进公平分配。我在前面谈到,目前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都和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有关。要缩小收入差距,就必须改革这些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体制机制,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环境。

  第二,调整政府、企业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在现阶段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过低实际上加剧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中等偏上收入人群,起征点应该在职工平均工资之上,且应该随平均工资的增长而动态调整。因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应该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少税级降低税率,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同时,加强对资源税、国企利润的征缴,减少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税费,为劳动资本收益分配比例的改善提供条件。

  第三,建立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水平。从长期来看,要有效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中的比重,必须建立保障工资合理增长的机制。为此,首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预算经营制度,合理确定国有垄断行业的资本与劳动分配比例;其次要加强劳动保护,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加强劳动监督力度,完善保障工资增长的三方协调机制。同时,中国当前市场环境总体上对资本有利,各地大都采取各种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劳动者特别是中低收入劳动者在劳动权利受到损害之后,往往得不到较好保护,迫切需要培养有利于劳动者的公平市场环境。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大量就业者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意味着本来应该用于社会保障的收入被其他生产要素占有,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不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分割,大多数人仍然没有被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中国最近几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但养老保障问题突出。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仅覆盖城镇地区的部分正规就业劳动者,虽然农村已经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从覆盖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城镇和农村人口仍然缺乏养老保障。建立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让所有人都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手段。

  第五是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不断转移的发展过程中,而城镇中的生产性工人主要由农民工组成,他们的工资水平并不由其边际劳动产出决定,而是由其在农村的收入水平决定,因此,只有农村发展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才会使这些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得到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提升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比重的重要条件。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首先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兴农惠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走科技兴农之路,同时,还必须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地区的稳定就业。只有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才能实现真正增长,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利于劳动者的局面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第六,积极扩大就业,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就业是民生之本。无法就业就无法参与初次收入分配,因此,让更多人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让其有机会参与社会财富这块大“蛋糕”的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法实现就业就是最大的分配不公。目前中国仍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压力,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尤其困难。解决当前面临的就业问题首先要求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