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于泽远:习近平的“理论标志”

http://www.CRNTT.com   2015-02-27 09:54:55  


 
文章强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在中共历史上,官方宣传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只有两次。第一次“飞跃”发生在1949年中共建国前,中共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也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先后作为“指导思想”被写进中共党章,成为中共前四代领导人的“理论标志”。如今,主流官媒以“最高规格、最强火力”宣传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并将其提升至“新飞跃”的高度,难免让外界猜测官方是否要将“四个全面”打造成习近平时代的“理论标志”。
 
  习近平主政以来,已提出“中国梦”、新常态等概念,都得到官媒的大力宣传。但“中国梦”比较务虚,新常态偏重经济,也难以彰显习近平在反腐、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适合作为“理论标志”。而“四个全面”设定了中共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也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执政后的所作所为,具备了成为习近平“理论标志”的条件。
 
  与空泛的“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相比,“四个全面”或许能让公众更容易了解中共的理论和战略。但要让更多的民众认同“四个全面”,不仅要看习近平领衔的中共今后能否在反腐、改革、法治等领域保持锐气,也要看官方能否突破假大空的宣传俗套,创建民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

  原标题:于泽远:习近平的“理论标志”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5年02月26日


 【 第1页 第2页 】